萤火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转变学习方式,践行阳光课程
TUhjnbcbe - 2021/8/10 17:47:00

阳光课程,生活教育。钱塘农耕园是我校独有的“摊在阳光下的课本”,创设了一种“户外+阳光+课程+实践活动”模式的课程体验。我校依托钱塘农耕园的现有平台,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实践三位一体的新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基于此契机,北沙书院的土地上出现了一批探索新劳动教育,践行阳光课程的先行人。

11月8日下午,我校在报告厅举行了校本研训之语文学科组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新劳动教育视角下语文学习形式转变的汇报展示。

首先由一年级年级组长李茹老师作成果综述。李茹老师从新劳动教育的背景、操作定义、以及新劳动教育视角下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介绍一二年级了语文组团队在“新劳动教育”的引领下,尝试进行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形式转变。

Nov.8,

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课堂展示照片,一页页色彩斑斓的农耕园书签,一张张自然阳光、洋溢幸福的笑脸,不管从课堂,还是课后,无不彰显着农耕园融入课堂,北沙践行阳光课程的意义。

光有照片还不足以吸引大家的眼球,看,一年级组的洪雪娇老师带着孩子们把阳光课堂搬到了活动现场。

大地

课本

阳光

课堂

通过课前参观农耕园作为课堂导入,孩子们自主分享动物儿歌,老师带着孩子学习儿歌《萤火虫》,引导学生以农耕园为背景创说新儿歌。课堂最后,孩子们美好的愿景中更是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大地

课本

阳光

课堂

课堂展示过后,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汇报表演。一年级表演的儿歌可爱灵动,二年级孩子的情景剧表演活泼有趣,无论何种形式,都让参会的老师们感受到了,学习方式转变下的孩子们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大地

课本

阳光

课堂

Nov.8,

在本次校本研训中,一、二年级语文组不断尝试学习方式转变,以农耕园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以搜索、表演作为自主学习的方式,以绘制书签作为思维输出的手段,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儿歌、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了儿歌与古诗的魅力。

活动的最后,教学处陈通海主任给语文组提出了一些言辞中肯、切实有效的建议,如在洪雪娇老师执教的《萤火虫》一课中,带入“小羊”“小兔子”等,创设真实的场景,学生体验会更加真切。

相信这样有趣的阳光课堂,会在北沙书院一直延续下去。相信语文教研组将以善耕的态度、深耕的精神在书院里发光发亮,让时间融化成汗水,让汗水流淌成季节,用执着和智慧犁出北沙春色。在今后的实践中,每位北沙人都会带着责任上路,带着对教育事业美好未来的渴望与寻求,不断学习,锤炼自己,提升自我,用教育智慧、教育执着和教育坚守点亮自己的朝阳!

撰稿/高芳

图片/王宇璇

编辑/章艳萍

审核/刘朝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变学习方式,践行阳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