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排爆官兵被誉为“刀尖舞者”,每次执行任务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在黎以边境“蓝线”地域附近联黎部队纳古拉弹药销毁场,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排爆官兵,耗时7天圆满完成了一批废旧弹药的销毁任务。
贝鲁特当地时间12月8日,随着“蓝线”附近纳古拉爆破场最后一声爆炸响起,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历时7天的过期废旧装备弹药销毁任务圆满落幕,这是新一批赴黎维和排爆官兵自今年8月份部署以来执行的首次弹药销毁任务。本次弹药销毁任务是根据联黎司令部命令,帮助塞尔维亚维和部队销毁一批过期的废旧装备弹药。
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部队副指挥长熊朝春
这批过期的废旧装备弹药主要包括22毫米的信号弹、82毫米的烟雾弹以及64毫米含弹头的自推式火箭发射器,共计余枚。我们利用TNT捆绑连接废旧弹药的方式,采用电起爆的方法,对其进行销毁。
在作业现场,排爆官兵穿戴好防护装具后,根据标准作业程序,依次进行敷设线路、测量电雷管与线路电阻、搬运弹药、设置起爆体、连接装药和起爆6个步骤。看似简单的作业流程,官兵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却并不少。
多功能工兵分队排爆战士杜松
这个过期的废旧弹药我们在销毁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危险,特别是我们(在)存储、搬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它就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特别是那些对自带弹头的发射器和信号弹,如果说我们有碰撞,它就会自爆燃烧。
官兵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还不止如此,电雷管连接装药过程同样危险重重,身上的静电释放不彻底就可能导致爆炸。更让官兵头疼的是需销毁的弹药、爆炸物中很多都是俄式装备,箱子、弹体和说明书全是俄文,这对排爆官兵研究弹药特点、评估安全风险和制定科学销毁方案时造成极大困难。此外,这些陌生的过期废旧弹药在远距离运输和多米崎岖山路的搬运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颠簸、碰撞和倾斜等情况,每一种情况、每一个步骤、每一次操作都考验着官兵。
多功能工兵分队排爆组长*佑刚
有机会看到自己出现在全旅大大小小的屏幕上,自己的刻苦训练能被大家认可,这让我深受鼓舞。
这是我们首次执行外*弹药的销毁工作(任务),在前期我们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现成)做法可以借鉴,只能够严格依照sop(标准作业程序)规定的流程,一步一步落实(摸索),(最终我们)凭借着专业和精湛的技术,圆满完成了此项任务。
作者:赵文环丁文栋刘攀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