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廿五章
25:1-18亚玛谢的统治:继约阿施登上王位的犹大第九代王亚玛谢的统治可分两个部分:①善*(1-13节):在与以东的战争中大获全胜(5-13节)。当时犹大因在亚兰战争中打了败仗(24:23-25),因此对外失去了威信。在这种情况下,亚玛谢摆脱了亚兰的统治,从此国家逐渐走向了繁荣,最后讨伐在约兰时期独立的以东(21:8-10),取得了大胜,从而恢复了犹大的国家威信,而且还带来了商业的利益。因为通过这次战争的胜利,犹大占领了海湾商业中心以拉他(申2:8;王上9:26)港口。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他顺从了先知的旨意,依靠了神(7-10节);②暴*(14-28节):与以东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使得亚玛谢变得骄傲,开始崇拜偶像(14节),并排斥了斥责他的先知(15,16节)。后来他还向以色列发动战争,但遭到惨败,最后被叛乱者杀害。以上两种统治给我们的教训是,人的权威和名誉越高,越容易因骄傲而堕落,并且神必然惩戒自高自大的人(士2:12;路1:51)。
25:3就把杀他父王的臣仆杀了:臣仆指撒拔和约萨拔(24:26)。摩西律法规定儿子(或最亲近的亲属)要为死去的父亲报仇(民35:19;申19:11-13)。亚玛谢等到自己的王权巩固之后,就按律法处死了暗杀父王的人。
25:5-6亚玛谢招集犹大人……用银子……招募了……:亚玛谢招兵备战,是为了使约兰时期背叛犹大独立出去的以东(21:8-10;王下8:20)重新归降犹大。但他数点的*队只有30万人(只有50-60年前约沙法的万*队的1/4)。因此考虑到自己的*队甚少,便用银子一百他连得从以色列招募了十万大能的勇士。亚玛谢忘记了先王亚比雅(13章;14:9-15)和约沙法(20章)在*队数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赖神而取得胜利的历史教训,依然我行我素,显然是很轻率的举措。后来亚玛谢听从了先知的警告,把以色列*队打发回去。但是以色列*队返回时,还顺手掳掠了犹大*,亚玛谢也算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25:8奋勇争战吧……使你败在敌人面前:此句可解释为“如果王坚持带以色列*队上战场,那么无论怎样奋勇作战,神都会使王败在敌人面前”。即用讽刺的方式说明了不依靠神就绝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教训。
25:9我给了……怎么样呢:当先知劝亚玛谢把以色列*队打发回去时,亚玛谢就问先知已经支付的银一百他连得(约3.4公斤)该怎么收回。也就是说,亚玛谢在顺从神的命令和为眼前的利益而违背神之间犹豫不决。但亚玛谢还是比较明智,他相信神会用更丰富的来补偿所损失的,便顺从了神。圣经中也有在同样的情况下,为了钱财而遭到悲惨下场的人,如亚干(书7:16-26)、基哈西(王下5:20-27)、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徒5:1-11)等。
25:13打发回去……摔碎了:亚玛谢把以色列*队打发走了,他们可能因此对亚玛谢怀恨在心,所以用恶劣的手段进行了报复。攻击起初要援助的犹大的城邑,充分表现出了以色列*队的邪恶的本质,同时也证明了神警告的准确性。如果这般邪恶之徒与犹大*队一起作战,不仅对战斗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内乱的潜在因素。
25:15你为何寻求他呢:在多神论的教义中,如果一个国家要降服另一个国家的百姓,就必须先降服该国百姓所信仰的神(民22:17)。因此,古代近东地区的诸国通常认为战胜国的神比战败国的神强大,从而改信战胜国的神。圣经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亚哈斯王战败后供奉大马色之神(28:23)。但是本文中的亚玛谢尽管蒙神的帮助打了胜仗,却供奉了战败国以东的神。可见他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律法,而且也不符合常理。先知在本节中斥责了他的这一愚蠢的行为。
25:16谁立你作王的谋士呢:亚玛谢靠先知的忠告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当先知斥责他的偶像崇拜时,他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威胁了先知(24:20,21)。
25:18约阿施用比喻回答了亚玛谢的宣战(17节)。这与过去约坦对示剑人说过的比喻(士9:7-15)相似。比喻是通过日常的素材,用讽刺的手法表达所要教训的内容,或简单明了地表达寓意的文学手法(太13:1-52;可4:1-32;路13:18-21)。本文中的黎巴嫩的“蒺藜”是指犹大,黎巴嫩的“香柏树”是指以色列。心高气傲的蒺藜要娶香柏树的女儿作儿媳,这一比喻在当时常用在讽刺不可思议或不自量力的事情上。罗马有句俗语叫作“婚姻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可见当时的婚俗非常重视门当户对。蒺藜是树木中最卑微的树,香柏树则是最高贵的树(王上5:9-11)。心高气傲的蒺藜终被“黎巴嫩的野兽”(约阿施的*队)践踏,遭到了悲惨的结局,这一比喻的核心意思是,象蒺藜一样违背自然规律(或神的天理),贪得无厌,傲慢无礼之人最终会毁灭。在本文的比喻中值得注意的是,黎巴嫩的野兽并没有受香柏树(约阿施,即以色列)的指使,而是“经过”此地时无意中践踏了蒺藜。可见通过野兽进行的审判并不是香柏树即以色列,而是神。综上所述,神必将赶散狂傲之徒(路1:51),并亲自处置他们(彼前5:5)。
25:21-24犹大战败:犹大王亚玛谢首先宣战(17节),但先发兵(21节)的却是以色列王约阿施,这次的南北战争最终以犹大的惨败而告终。犹大王亚玛谢被俘后(23节),约阿施突破耶路撒冷的防线,掠夺了金银财宝,并掳去犹大人做人质。经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在*事上占了上风,并重新签订了耶户之乱后被瓦解的两国的盟约。两国*队的出征路线及主要战场详见下列地图:
25:27在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亚玛谢的结局与他父亲同样悲惨,都被叛*杀害(24:25;王下12:20,21)。本文没有注明谋反者的名字,只记载“有人”,由此可见,很可能是群众的叛乱。对于这次谋反的起因有两种见解:①亚玛谢离开神(27a节),而引起了百姓的不满;②惨败在以色列王约阿施的手下:犹大与以色列的战争消耗了犹大大量的国力,以至犹大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加上很多人被掳去当人质(24节;王下14:14),加深了社会的混乱。而当时以色列在耶罗波安的治理下日益繁荣,人们讴歌盛世荣华。然而犹大的经济却与之相反,长期萧条。因此百姓对亚玛谢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终于爆发为叛乱。总之,他的死教训我们不顾神的警告固持己见,则终归遭到悲惨结局。在耶路撒冷有人背叛他:亚玛谢的结局与他父亲同样悲惨,都被叛*杀害(24:25;王下12:20,21)。本文没有注明谋反者的名字,只记载“有人”,由此可见,很可能是群众的叛乱。对于这次谋反的起因有两种见解:①亚玛谢离开神(27a节),而引起了百姓的不满;②惨败在以色列王约阿施的手下:犹大与以色列的战争消耗了犹大大量的国力,以至犹大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加上很多人被掳去当人质(24节;王下14:14),加深了社会的混乱。而当时以色列在耶罗波安的治理下日益繁荣,人们讴歌盛世荣华。然而犹大的经济却与之相反,长期萧条。因此百姓对亚玛谢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终于爆发为叛乱。总之,他的死教训我们不顾神的警告固持己见,则终归遭到悲惨结局。
——《精读本圣经注释》
心不专诚的鉴戒(二十五1~16)
行为是生活的重要事,心思更是生活的重要事!
亚玛谢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1.他照摩西律法书的教导,为父报仇而不滥杀无辜(3~4)。
2.他接受神人的忠告,撤走以色列十万*兵(6~10)。
在日常的生活中,神以书卷的记载教导我们,故我们要有每日的读经时间,研读神的话语,并遵行其中的教训。同样神也使用祂仆人的宣讲,我们领受了,也要切实执行!
这种每日每周的操练,是每个基督徒属灵生命的需要,恒守的人,心灵必能茁壮成长。
亚玛谢虽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但这不表示他是全人,因他“心不专诚”!
他看重金钱,并贪爱金钱。在撤回以色列十万*兵时,他
他战胜以后,心高气傲,也就敬拜偶像去了(14)!自大的人,必不敬拜真神,因为他自以为义,也自以为是。
行为上的操守固然重要,但心灵的操练更不可忽略:“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雅四8)
在当今的世代,金钱和自我常是我们信仰上很大的考验,你曾经历这些试探吗?你又怎样强壮自己的灵命,胜过金钱、自我的迷惑和冲击呢?
思想 心思意念真是这么重要吗?为甚么圣经要多番提及?“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
心高气傲的收场(二十五17~28)
有之于内必形之于外!
亚玛谢心高气傲,连耶和华独一真神他也放下,又岂会将以色列国放在眼内?
自高自大的人,仇恨相争的必重,眼中无人,目中无神,必然希望独步宇内。“我们二人相见于战场!”(17)
约阿施点出亚玛谢的弱点,就是“心高气傲”。其实,彼此共存,生活在太平日子岂不好,何必杀戮于战场之上呢?蒺藜岂配得上香柏树,为何要苦苦相逼,而遭野兽践踏呢?
一个连神的话也不肯听从的人,又怎能接纳忠告?于是,一个人的心高气傲引致族人受苦、国家受苦。亚玛谢被擒、耶路撒冷城墙被毁,神殿的一切金银器皿被夺、王宫的财宝被拿去,并有人成了人质。一人作孽,全国蒙受苦难,何苦由来!
多少时候,我们总是偏执个人的成见,为报复而生活,为战胜别人而生活,这都是心高气傲在背后作祟。箴言明证:“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
亚玛谢初时守神诫命,蒙恩得力;但后来离弃耶和华,众叛亲离,并被人背叛,逃亡而被杀于路上(27),真是叫人叹息!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一14~15)
祈祷 求生赐我谦卑的心,叫我懂得过尊主为大的生活。──《新旧约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