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筹建哈军工,刘伯承要与陈赓比赛,陈赓师长
TUhjnbcbe - 2025/6/29 17:47:00

7月13日,黄克诚受命主持军委例会,特邀政务院的人事部、高教部和建工部三部领导参加,专门解决军工学院的问题。

会前,陈赓已单独见过黄克诚,坦率地交换过意见,取得共识,所以黄克诚心中有数。

“我看,首先还是请陈院长发个言,”黄克诚对大家说,“把军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计大小,统统摆出来吧。”

陈赓向大家欠欠身说:“我就不客气了,一共是八个问题:一、教员问题,按照编制表,基础部需要教员人,各系共需教员人,9月1日开学前急需再调50位教授、名助教和名大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一批研究生,我们建议全部调给我们。”

“二、学员问题,第二期拟招生人,完全从部队选调有困难,所以要从各地的高中毕业生里招生。另外苏联顾问要求各系的干部和学员需着相应军兵种的服装,生活标准要高。”

“三、干部问题,尚缺百分之四十,需要从军兵种求援一些,担任专科和教授会的领导。此外还得调一批翻译。”

“四、顾问问题,还要延聘60人,现在各个系共有专科23个,教授会86个,都需要有顾问;五、建筑问题,明年要建成五座教学大楼,共20万平方米,加上各种配套设施,共需投资个亿。”

“六、教学需要的武器装备器材,顾问要求样样得有,去年的军委会上已定出原则,希望各军兵种大力支持;七、编制问题,顾问团坚持一长制,要设三个副院长,不要政委、教育长和政治部主任。”

“八、学制问题,全部采用苏联教材,顾问团要求五年十个月学完,我们需要早出人才,拟减少课程,按四年安排是否可行?总之,前四个问题是要人,五、六两个问题是要钱要物,最后两个问题可以不讨论。”陈赓一口气,和盘托出哈军工的难唱曲。

黄克诚不慌不忙,轻声慢语地说:“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走了关键的两步棋,一个是南京的军事学院,培养战略战役战术指挥干部;一个是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培养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工程技术干部。军工的问题,军委很重视,主席和总理都指示要解决他们的困难。陈院长已经提出了问题,特别是调人和建筑两大问题,要力求快解决,解决好。希望能在今天的会上定下来,好报告总理。”

陈赓的老战友安子文打头炮,首先发言给予支持,最后他当众将了教育部一军:“去年冬天军工提出抽调的那几批教授,教育部基本上给解决了,不过仍是杯水车薪。9月1日开学迫在眉睫,开基础课的教员还是不够,我看还得请高教部想想办法,解决军工的燃眉之急啊。”

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的高教部副部长刘皑风有点不摸门路,他见安部长把球踢到自己的门前,连忙发表意见:“今年全国高中毕业生人,大学招生人,反差太大。不过军工才要人,可以优先满足。现在的困难是教员问题。去年冬天给军工调教授,也没有按着要求调够,我们还费了很大的周折。”

“师资最缺的是理工科,现在我们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与教员的比例是十比一,师资过分紧张,还有不少课开不了。苏联的课程重、繁琐,吃不消,大家有意见。我看硬学苏联的教学制度与内容,我们师生身体会垮下来。工业建设任务重,干部培养不出来,这个矛盾很突出。应该集中师资,确保重点,否则,什么也不肯减,拆东墙补西墙,结果大家都垮台。”

刘皑风真敢讲,他不买苏联教学制度的账,也不给陈赓面子。他又继续说道:“哈尔滨工业大学陈赓校长说那59个研究生可以全部给军工,那做不到。他也没这个权力。因为那是全国各个大学送去培养师资的,必须回原工作单位。如果一定要确定调给军工,也可以,那就等于抽调了各个高校的师资,请陈院长考虑,用那些研究生来代替抽调各校的教授,合不合适?”

陈赓反应很快,立即回答:“那可不行!”

陈赓没有说出口的话是,好厉害的刘副部长,真会算账呀!看来调教授的问题让刘皑风这么轻轻一招架,暂时不会有个结果。

谈到调干部,与会的各军兵种首长们虽然强调有困难,但都表态保证按军工提出的数目调配,只是希望分期分批,分散调动,千万别集中抽调。至于所需教学用的武器装备、仪器设备均会如期送到军工。

总政副主任萧华的发言很短,他说:“总政会认真地支持军工抽调干部,但军工也应照顾大家的困难,集中调不行就分散调,我们会尽可能满足军工的要求。”

陈赓竖着耳朵,想听到萧华同意从总政抽调名大学生,可萧华提也没提就不再吭气了。

陈赓只能退一步,他说:“大家集中调人有困难,那就按我们所提数目分两批调吧,特别是教员,第一批百分之六十,要在开学前半个月报到,第二批百分之四十也得在下学期开学前到院,不然就开不了基础课。”

黄克诚看看时间不早了,就作了结论。他说:“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重,各行各业都要上马,尤其工业战线,都急等着工科大学毕业生,教员就更缺乏,困难不少啊。但不抓住重点不行,工业建设是重点,国防现代化建设也是重点,放松了这个重点,帝国主义突然打进来,我们的军队就无法招架,就要吃大亏,工业建设也别想搞了。”

“创建军工是我们军队现代化必须走的第一步,是国防现代化基础中的基础。你们看看陈赓同志,从朝鲜前线回来,两手空空,白手起家,他什么也没有嘛。”

“从第二高级步校调去0名指战员作为军工建院的基础,但是这个步校没有教授和技术干部,讲战术的教员讲不了技术,这是明明白白的道理。苏联要陆续给军工派来上百名专家,总得给他们每个人配一名中国教员当助手吧,连这一点目前都办不到。9月1日要开学了,他们的困难确实很大,陈赓这个院长难当呀。”

关于校舍建筑问题,明年要20万平方米,亿(旧币,相当于50亿)资金,国防费用又跟去年一样未增加,调剂起来确实困难。经过总后党委的研究,决定明年先建18万平方米,投资亿。其余的,包括大礼堂、体育馆等等可以放在后年去建,反正总规划60万平方米校舍,三年无论如何完不成。”

“明年是重点,要保证五座教学大楼竣工编制的问题不少,既然办这样的学院得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开始还得按他们的意见办喽,如不设政委等等,慢慢地做说服工作吧。编制表注明‘暂行’两个字,以后好修改。”

“学制问题,地方院校用苏联教材,四年学完吃不消,军工政治军事课比重大,四年制恐怕更不行。早出人才是对的,但学员学的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吃夹生饭,也不好。这个问题请陈院长回去研究,确定后报军委备案就行了。”

“学员的待遇应该略高于地方,张令彬副部长已经通知了吧?学员吃坦克灶,各系按军兵种着装,这些问题请李懋之同志去找总后研究吧。开学典礼,由总参通知各总部、各军兵种和政府部门派代表参加,当地的客人由学院自己邀请。”

“怎么样啊?陈院长,你还有什么意见?”黄克诚一锤定音,解决了哈军工一系列重大的问题,陈赓连忙站起来,向与会的各位领导致谢不迭。

军委例会之后,陈赓对李懋之说:“昨天萧副主任话中有话呢,他来个‘尽可能’,说明思想上还有疙瘩,总政要给我们的大学生他也没提,咱们去登门求情。”

陈赓见了萧华,嘻嘻哈哈一通调侃就说通了,萧华说:“陈院长四处烧香拜菩萨,下官岂敢落后?你们放心吧,调教员和调干部,总政负责催办,大学生按时报到,你们回去准备宿舍吧。”

连续几天“走马灯”似的奔波,陈赓真的累坏了。晚上回到家里,连鞋子都懒得脱就一头栽倒在床上,满身的臭汗也懒得洗。

女儿小进跑过来拉拉爸爸的手,连喊带叫:“爸爸臭,臭爸爸,快起来洗脸、洗脚。”

傅涯把洗脸水端到床边,又把毛巾准备好,轻声柔气地说:“看你累成啥样了,起来洗洗再睡吧!”

陈赓睁开眼,接过毛巾,使劲儿地坐了起来,刚洗了几把脸,突然去打电话,傅涯问:“怎么,你还要出去呀!”

陈赓说:“我得赶快去看看老师长呀,去晚了,他说不准就回南京了。”

陈赓擦完脸,强打起精神,整整衣服,又带上大檐帽,叫上司机,驱车直奔东交民巷刘伯承的家。

刘伯承穿着白背心,摇着芭蕉扇迎接陈赓,两个人坐在院里的大槐树下乘凉。周围很安静,有几只萤火虫飞过,夜空留下转瞬即逝的闪亮弧线。

陈赓说:“好久没见到老师长啦,来看看您。”

“哪个要你来看我的嘛!”刘伯承笑道,“你陈院长日理万机,把时间浪费在我的身上,不划算噢!”

陈赓认真地说:“我得向您汇报呀,您是军委副主席嘛。”

陈赓把十个月以来的筹建情况向刘伯承娓娓道来,说起奥列霍夫的认真劲儿,刘伯承开怀大笑:“我们南京的苏联顾问也差不多,他们都是很好的专家,就是有点刻板。”

听罢陈赓的介绍,刘伯承夸奖道:“你陈赓硬是了得噢,你的手长,你的腿勤,争取到了八方支持,不到一年,军工的架子就搭起来了,不简单哟!”

“什么时候,老师长到哈尔滨去看看我们那个大院子吧!”陈赓向刘伯承发出了邀请。

“好嘛!”刘伯承爽快地说,“我一定要去军工看看的,咱们两个院长,一南一北,互相比赛噢!”

“9月1日军工开学,老师长给我们题个词吧!”陈赓总不忘记索字求墨宝。

“要得,”刘伯承应允下来,“我回南京前给你写好,送到府上!”

两位最热衷于办学的中国老兵又就知识分子政策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晚风徐来,老槐树的枝叶在轻轻摇曳,无声地看着两位院长难得的夏夜相聚。

1
查看完整版本: 筹建哈军工,刘伯承要与陈赓比赛,陈赓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