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结束时,我讲了宫崎骏和高畑勋他们在动画方面他们到底谁走在前面?今天我依然接着继续讲下去。
在动画的创新和想象方面,我们先来看两人的作品在绘画方面的演变与比较。我们先看宫崎骏,从头到尾,他的画风其实并无太大改变。人物角色的基本造型、饱和度和明度都很高的色彩运用,以及用油画融合水彩画法处理背景(背景事物的处理往往比人物角色更为细腻和有层次感,尤其是自然山林和建筑物)。唯一比较不一样的是年的《崖上的波妞》。在这部动画中,宫崎骏企图让笔触返朴归真,以往用心营造的细腻背景,在片中以粗犷不拘的笔法和大面积色块取代,产生一种更有童趣的美学,也成功搭配了波妞和宗介的少年之爱。不过,就人物造型和色彩偏好方面,其实并不算改变太多。
但高畑勋这边就不同了。跟《龙猫》同年出品的《萤火虫之墓》,两部作品的人物造型和整体画风都非常相近,只是因为主题的关系,气氛迥然不同。到了年的《儿时的点点滴滴》,表面上看来,画风跟宫崎骏另外两部年代接近的作品《魔女宅急便》、《红猪》,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已经可以见到高畑勋刻意增添人物脸部的线条(皱纹、笑纹),运用色彩的明度也比宫崎骏作品低,这些都使得整部动画不那么「卡通」。尤其是回忆的部分,使用大量淡彩和模糊线条的背景,不仅与温柔恬静的主题风格完美搭配,跟宫崎骏喜欢雕琢背景细节的特征也很不一样。
这样的美术创新尝试,延续到了之后的每一部作品。上一期提到过,《百变狸猫》中狸猫造型是比较可爱的,看起来跟美式动画比较接近,不过因为狸猫会易容术的设定,高畑勋在片中经常让狸猫突然就改变样貌,可以感觉到高畑勋玩得非常过瘾。其中有一种样貌让狸猫很接近熊,但线条却又非常简单(而不是美式动画中的那种泰迪熊风格),是很特殊的设计。
不过,真正在画风和美术上「大跃进」的作品,应该是接下来的《隔壁的山田君》。这部保留原著漫画形式,用一个个短篇组成,描述山田一家日常生活的动画作品中,高畑勋将之前在《儿时的点点滴滴》里尝试过的淡彩风格发挥到极致,加上采用极简的笔触勾画人物,以及里面充满智慧和幽默的对白,交织成一部非常柔和温暖且妙趣横生的作品。看似大而化之的漫画风格,其实在人物动作和器物细节上都非常细腻讲究。
而当高畑勋的动画实验来到最终章,也就是他设定的封笔之作《辉耀姬物语》,所有技术层面的创新和故事角色等各层面的整合,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部作品中,高畑勋延续《隔壁的山田君》将人物和背景一同画出的方法,但是由于不再是漫画式的简略风格,而是回归到完整的场景描绘,难度肯定增加数倍以上(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这部作品耗时如此之久)。但是细细品味,就一定会感受到故事和画风的完美融合。
高畑勋在片中采用了全面的水墨和晕染画法,所有场景画面独具风格且美不胜收。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拘泥于水墨画的形式,反而是利用水墨的优点结合动画的特质,呈现出辉耀姬百转千回的情感与心境。例如,竹取翁为了宣传竹子正式命名为辉耀公主,办了三天三夜的酒宴,结果竹子在幕帘后听到达官贵族的轻薄之语,愤而逃离京城的那一场,高畑勋利用水墨笔触、慢格动画等技法以及精彩的场面调度,让我们完全感受到竹子的愤怒和孤独。
在画风的这个议题上,我们还可以延伸出一个观察。相较于宫崎骏的全球知名度,比较「日本」的高畑勋,实际上正是在他的少数动画长片中,企图把「日本」这个元素带进来。主题上当然不需要说,他的五部长片讲的都是日本社会或历史上的事(相较之下,宫崎骏反而有好几部作品是以欧洲为背景);更重要的是,他在动画的绘画部分,持续探索某种有别于西方的日本风格,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程,但是在国外却鲜少有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