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干货6本书,如何在这个世界保持清醒与纯真
TUhjnbcbe - 2025/5/11 17:28:00
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白岩松说:“为什么要提倡读书,因为前方有一个更好的你在等着,在这个世界还没有什么东西比读书投入成本低而又回报大的了。”读书或许不会产生物质上立即变现的效果,但却能让你更加从容自信的面对生活。所以,你今天读书了吗?

书籍推荐

01

《无声告白》

——伍绮诗

推荐理由:

《无声告白》曾获得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一开始是慕名而去拜读的。开卷就感觉到淡淡的哀伤,几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完整本书,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小说词句优美,行文流畅,细腻生动,很难想象是作者的处女之作。小说以女儿莉迪亚的死为开端,以两条时间轴为主线,穿插倒叙的写作手法,将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家庭两代人父与母、儿与女之间的“成长的烦恼”婉婉道来,剖析了书中各个人物的内心困扰与挣扎,逐渐揭开“莉迪亚之死”的真相,并且最终得到内心解脱的故事。

《无声告白》虽是讲述发生在美国家庭的故事,但是由于作者美籍华人伍绮诗的背景关系,其实更像是“中国式教育”,人物的刻画更贴近中国人的思路,因此阅读起来很有代入感,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还是一个对女性不公平、对种族有歧视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女主人公玛丽琳怀揣着做“女医生”的梦想遇见了“与众不同”的男主人公詹姆斯。詹姆斯终其一生都活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胆小自卑,就是因为他是中国劳工第二代“华裔”。每个儿女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虽然儿女终会摆脱父母的束缚,但是儿女身上总是带有父母的烙印。詹姆斯的人格特征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他的儿子内斯和女儿莉迪亚、汉娜,他们都没有朋友,没有交际,孤独内向,无人倾听他们内向的“告白”。对整个小镇来说,他们是“异类”。虽然玛丽琳为了梦想曾抛夫弃子,但是最终为了儿女回归了家庭,就像书中说的,“回归平淡才是一种解脱”。但她不甘心,女儿莉迪亚成了她梦想的“延续”,玛丽琳渴望着莉迪亚能代替她成为“女医生”,詹姆斯希望莉迪亚善于交际合群,要求内斯考上哈佛。与其说这是他们的梦想,不如说是他们内心人格的一种圆满追求。同是儿女,莉迪亚被迫成了“掌上明珠”,内斯和汉娜却饱受忽视,造成他们人格方面的缺陷。但是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莉迪亚被迫接受着自己不想要的期许,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可以说,父母的过分重压把莉迪亚“拖入”了湖中,造成悲剧,最终才恍然醒悟。所谓“无声告白”,是对心声的告白,对压力的释放,对时代的倾诉。

或许,每位读者都会觉得书中人物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几乎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曾几何时,我们也是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努力读书升学,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曾几何时,我们也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意气风发,怀揣梦想,但都屈于现实,最终归于平淡;曾几何时,我们也被笼罩在别人的光彩之下,甚至遭遇误解排挤忽略,苦闷压抑,默默忍受,得不到疏解,曾几何时,我们对儿女的要求已不再只是平安快乐,而是希望儿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我们疏忽了什么?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的真正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儿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而活,不是为了他人的目光,他人的期待,他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真我”,解放“真我”,追求“真我”,完善“真我”,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02

《萤火虫小巷》

——克莉丝汀·汉娜

推荐理由:

这是个关于爱、成长与忠诚的故事,也让你不禁开始检视人生重要的事物究竟是什么。作家克莉丝汀汉娜以时间为主线,用细腻的笔触,从七十年代到千禧年,讲述了两个个性与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的好朋友凯蒂和塔莉,从14岁到40多岁,一起成长,互相安慰,给彼此的生命增添了无限温暖和光芒的故事。但随着凯蒂的骤然离开,塔莉的世界瞬间崩塌了一半,另一半则是用承诺支撑着照顾凯蒂的子女。然而,内心饱受亲情创伤的塔莉,完全不了解家庭、母爱,也不懂得如何照顾孩子。种种的痛苦,令原本就孤独的塔莉陷入了绝望。通过《萤火虫小巷》让读者感受到一段相知相惜、令人欣羡的友情,她们的友谊令人感动,她们最终战胜了人性的弱点,保护了她们伟大的友谊。读她们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维护友谊。对于友谊,需要经营,将心比心。不可一味素取,人心不是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自己的错误就要勇于认错,而不是死犟着面子,面子大不过友谊。偶尔可以不要计较那么多,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为了维系友谊,偶尔揽了错误,握手言和。当然不能一直姑息迁就对方,如果对方总是一味地等你的道歉,说明你并不那么重要,至少没有重要到让她弯腰,爱面子只是借口。

03

《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

推荐理由: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荣获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这本书具有着紧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让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流行病对人类的历史进程有着多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很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其里面的最终观点,环境的决定性极为重大,我想是当下人类都要有所反思的。书中融合了地理、气候、环境、族群、社会等多个因素,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构筑了庞大的历史观。

04

《人间失格》

——太宰治

推荐理由: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出生于日本青森县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家,父亲是位政治人物。14岁便与友人自办同人志,发表各类文章,对芥川龙之介、泉镜花的文学十分倾心。年开始用太宰治为笔名写作,年以短篇《逆行》入选第一届芥川赏候补;年起,正式投入小说创作。自年发表《晚年》后,被推崇为“天才作家”,并于年以《女学生》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但其一生都与他最想赢得的芥川赏无缘。他五次自杀未遂,最后于年,在《人间失格》发表后,和女读者投水自尽,时年39岁。太宰治在短短15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小说,其中《人间失格》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引起无数年轻人共鸣,是日本战后文学的金字塔作品。《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其主人公大庭叶藏害怕与人相处,心中满布对人类的阴影,可又无法与人隔绝,于是只好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维持与世人最细微的联系。他越是搞笑,越讨人喜欢,同时他的内心也越害怕被发现自己的真面目。以此为端点,作品描写了他从青少年到中年的生活,为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自我放逐、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05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

述你的一生的人》——贾平凹等著

推荐理由:

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是曲终人散,活着的人有回忆,离开的人有眷恋。

这是一本收录了沈从文、巴金等二十余位现代文学家经典散文的著作。

本书分为三部分:

①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拼亲去此生只剩归途

②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③从来都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06

《活着》

——余华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一个老人,年轻时放荡不羁,后家道中落,一个人挑起了破落的家,生活苦难之极,再加上亲人的陆续离去,心中的悲苦,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是悲的极致了。但是,他活着...坦然面对生活的苦难,也坦然面对自己的生命。

07

《余秋雨散文》

——余秋雨

推荐理由:

《余秋雨散文》早有“文化散文”之代表的定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追求理想人格、美的情怀包括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把批判关怀知识阶层文化人格中心思想表达出来”。龙去八人中惟有其文集为自选,也许这更能反映作为“八大家”之作品的特质。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也许可以让人二者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货6本书,如何在这个世界保持清醒与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