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0句又美又小众的诗词苍云息影,物外行藏
TUhjnbcbe - 2025/4/25 22:21:00

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

徜徉在窗前,淡然看窗外无声的白鹤,苍云凝滞不动,行迹萧然物外。

这是宋末元初词人张炎在《木兰花慢·为静春赋》中词句,张炎被认为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著有《山中白云词》,他的词风于豪放、婉约之外又创出“清空骚雅”的第三种类型,读来别有韵味。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明月可照我冰心,可照我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豪饮还没赶得上巨鲸吞海,剑气就已划破秋夜长空。

这等豪迈的气势,正是辛弃疾的手笔。宋孝宗淳熙五年的秋夜,辛弃疾和好友月夜共游,为对方写下《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这首词中,有着辛弃疾典型的豪迈之气,词中的景色清幽且阔大,而辛弃疾在雄心壮志之余,又带着满怀愁思。

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

月色下,大地山河被衬出了微弱的影像,朦朦胧胧,云天外风露伴月,环宇内外更是寂然无声。

元代诗人杨载登台望月,写下这首《宗阳宫望月分韵得声字》,他在楼上极目远望,见到月光下美得朦胧的天地,又发挥想象,尽情畅想仙境奇物,勾勒出一幅清幽、美丽而奇异的月色图。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销魂。

旅途风光如何?有或整齐或歪斜的杨柳道路,也有或疏或密的杏花林村庄,这些景色可真是花花绿绿迷人眼啊,当然,它们都比不上清风明月更让人销魂。

这是一个来自宋代却未留名姓的词友留下的《浣溪沙·瓜陂铺题壁》,词是爱情词,上片写和爱人离别的悲伤情绪,下片则转而描写景物,以此衬托诀别之痛。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昨夜三更,天公殷勤地下了一场雨,才使得今日的我能享受这爽心清凉。

宋神宗元丰六年,苏轼在黄州,正是夏末秋初时节,苏轼流连于翠竹、院落池塘中,又在傍晚时分拄着藜杖漫步小道,因被贬而被迫过着隐居生活的苏轼,或许此刻有些百无聊赖,但他依旧自我疏导,想着昨夜天公的殷勤雨,又换来了浮生一日凉,

是自寻安慰,也透露着一些无可奈何。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雨意,但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说不定走进去也会沾湿了衣裳。

所以张旭的言外之意,便是要《山中留客》,这春山景色是如此的生机勃勃,客人你怎么忍心就此离开呢?你要是担心下雨淋湿了衣服,要在雨前回去,但深山水气蒙蒙,就算无雨,也是要湿了衣裳的,所以还是留下来吧,反正结果都一样,不如悠闲地欣赏这一番美景。

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真让人郁闷,山间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花儿也独自零落着。

原本风月与落花都是极美的事物,但在温庭筠的《梦江南》里,却变成了“千万恨”的具象景物,一个思念丈夫归来的女子,心中充满着失望和痛苦,于是连带着这些景色都变得飘忽迷离,充满了动荡的凄美感了。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月色下,山中的花儿像少女一样绰约多姿,江边的渔火则犹如飞舞的萤火虫。

如此迷离浪漫的形容和景色,真是别有一番醉人的美感,而这些,是李白《夜下征虏亭》所见,征虏亭是金陵名胜,风景秀丽,李白登舟往游,见了月下亭、山花与江火,看来此行确实见到了期待中的美丽景色。

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

自从放鹤的诗人逝去之后,月下暗香疏影,这样的诗句似乎也被冷冻在了。

这一句,指的便是梅妻鹤子林逋,他曾写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清幽绝俗。林逋之后的词人周密,在这首《木兰花慢·断桥残雪》中也学着林逋踏雪寻梅,写词清丽明秀,也极为赏心悦目。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更鼓声一阵阵地传来,夜深后吵闹声渐渐平息,也要入睡的袁枚,吹灭了灯之后才发现房间竟然更亮了,原来是因为月华如练,大地又铺了一层雪,两相映照下,更显明亮了。

这是袁枚在《十二月十五夜》见到的景象,虽是寻常普通的一件事,却被他写得动静有致,景象新鲜生动,语言与景皆清新简净。

1
查看完整版本: 10句又美又小众的诗词苍云息影,物外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