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天上王城天下泉庄家前有棵柿子树齐鲁壹点
TUhjnbcbe - 2025/3/5 19:35:00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李春祯

在离我家大门口前约米的地方,有一棵古老的柿子树。现在这棵柿子树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入了重点保护树木。自从泉庄镇建成了全国重点旅游乡镇后,这棵柿子树也成了一旅游景点。特别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果实,游客们竞相来到树下拍照留念。一是喜欢它黄橙橙的果实,更主要的是看这棵古老的柿子树生长的地方实在是蹊跷。特别是到了冬天,一场冬雪把个满树黄橙橙的柿子一下子冻成了紫红色,在白雪的映衬下,像是满树的红珍珠,好看极了,游客们更是流连忘返。

说是这棵柿子树古老,其实大约也就多岁,不到岁。听我爷爷说,是他老爷爷(曾祖父)留下来的。这棵柿子树也长得太神奇了,它的周围约50平方米,是一片整体的石灰岩构成的石薄笆(方言:石层厚,面连成一片的石板),只有正中间有一道石缝。据上辈人讲是我那老祖爷爷嫁接的。其缘故是,不知何时,一粒软枣种子掉在了石缝里,也有可能是那馋嘴的灰喜鹊留下的,第二年这粒种子竟然长出了一棵软枣苗(软枣即黑枣子,它的苗是嫁接柿子的砧木)。二年后让我的老祖爷爷嫁接成了柿子树。二百多年过去了,到今天它还是枝繁叶茂,直径已达30多公分,每年结上千斤柿子,从不歇枝。每到秋天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果实,着实叫人喜欢。这是因为它把根深深的扎在了石灰岩底下的土壤里。看那道石缝也有当年的不足一公分,现在已有三十多公分宽。奇迹呀,二百多年的时间,它硬是把一片整体的岩石撑成了两半,得要有多么大的韧劲。

从我记事那天起,对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棵柿子树。是它伴我度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在我的记忆力,这棵柿子树下曾是乡里乡亲相聚的地方。特别是到了夏天,那时没有电扇、空调,人们都会找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纳凉。这棵柿子树下就被人们选定了最好的去处。它那茂盛的树冠遮住了火辣辣的太阳光,又因它是棵孤树,空气四面流通,树下凉快极了。特别是我们这个地方有个不成章的风俗,麦收后,人们都会把未过门的儿媳妇叫来,美其名曰“过六月”。每到这个季节,柿子树下就热闹了起来。早饭后大姑娘小媳妇便先后来到了柿子树下,凑在了一堆有说有笑。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都是同龄人,说起话来就无所顾忌。有的纳鞋底,有的搓麻线,边嬉戏,边做着手中的活计。有时高了兴,便边做活计边唱起了民歌《纳鞋底》——“六月里,热天气(儿),谷子那个秀了穗呀高粱那个晒红米(儿)。昨天那个生产队里放了假呀啊,姑嫂们那个来到了这大呀么大树底,穿金那个针来哟拉银线线哟,趁着闲空纳鞋底,纳呀么纳鞋底。”一不小心,乐极生悲,哎哟!钢针扎在了指头上。这时便有人趁火打劫,“不是纳鞋底嘛,心长哪里去了?”引得一阵哄堂大笑。

到了晚饭后,柿子树下又是一番景象,现在这里是男人的天下。人们早早吃了晚饭陆续地来到了这里,各自拿着马扎、板凳、铺席等,抽烟的人带着火绳(用蚊香草拧成的草绳),一是防蚊子叮咬,主要的是抽烟方便。来到树下,相互打过招呼,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啦着当天村里发生的新鲜事,不一会儿就有人讲起了民间故事、老一辈传下来的蹊跷事,还有人唱起了乡曲、小调、民歌。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化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传承了下来。一开始孩子们还围在大人身边听故事,不一会便有的孩子躺在铺席上睡着了,有的则去追赶不时飞来的萤火虫。直到将近半夜,人们才相继散去,有的干脆就在树下一觉睡到天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大部分进了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的也随孩子进了城(主要是看孩子)。也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迫不及待的离开了人世。一部分没进过城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安上了各种电器,逐渐地就很少有人光顾柿子树下了。偶尔有一两个到树下坐坐,待不了多长时间就回家了。倒是一对喜鹊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树上安了家,就此繁衍生息。一只小花猫来到了树下,可刚到树下,喜鹊就向它发出了严重警告:不许越雷池半步!小花猫也就就此止步,呆呆的看着这家不友好的邻居,一会儿它干脆坐了下来,静静瞅着树上的鸟巢。

今三百年的古树,虽说枝叶茂盛,可有谁知道它曾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雪雨风霜,有几次险情差点丢了性命。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放火柿子树周围房子,大火蔓延了开来,好在柿树下全是石头薄笆,寸草不生,大树才免遭一劫。第二次是大炼钢铁的时候,那时煤炭紧缺,人们只能用木炭炼铁。烧木炭柿子树是上等的材料,于是有人就盯上了这棵柿子树。刚要上锯,一位年迈的老者对杀树的人说:“请你们锯下留情,这棵柿子树活得不容易,你们行行好,千万别杀它,我家里还有一部分干木头,您们拿去炼铁,饶它一命吧!”杀树的人同意了,柿子树又躲过了一劫。上世界九十年代,社会上刮起一阵柿柿(事事)如意,柿叶(事业)有成的风,大批柿子树被树贩子贩卖到了外地。有人当时瞅好了这棵柿子树,可围着转了三天,实在是无法挖出来,只好作罢。柿子树凭借着“优越”的地里环境,无幸中的万幸,第三次躲过了一劫。

有时候我也会独自一人来到树下站一会儿,七十多年来柿子树下的故事就像电影样在我的脑海里闪来闪去。我也沉思过:如果再过二百多年后,柿子树还会存在吗?要是还活着树下会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今天看来我是在替古人担忧了。没想到寂寞了快十年的柿子树下又热闹了起来。这回树下的人们不是当年纳鞋底的姑娘,也不是唱民歌讲故事的老头、捕萤火虫的孩子们,而是背着旅行包,拿着相机、手机的外地游客。他们来到树下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充满了好奇。有些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充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讲得绘声绘色,听得津津有味,无形之中把柿子树的故事传遍了五湖四海。

我相信,柿子树再不会有什么劫难了,国家已给它挂上了免死牌。再过几百年几千年后它还会枝繁叶茂,挺拔玉立,继续传承着它的故事。因为它的根已透过岩层,深深地扎在了泥土里。

(图片源自网络)

李春祯,年生,沂水县泉庄镇西郭庄村人。自幼酷爱文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创作、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民歌、民谣等。曾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书籍多次发表作品。年4月,出版、发行民歌专辑《崮乡情歌》。

全景沂水·全域旅游

“天上王城·天下泉庄”杯全国原创旅游主题

散文征文启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沂水全域旅游整体形象,围绕“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战略,以5A创建全域旅游成果展示为切入点,重点突出“天上王城·天下泉庄”“诗在泉庄·何必远方”地域旅游形象品牌展示,扎实创新实践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水模式、泉庄路径”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此,山东省散文学会、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泉庄镇人民政府续缘携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天上王城·天下泉庄”杯全国原创旅游主题散文征文活动。具体如下:

一、征文主题

征文紧紧围绕“全景沂水.全域旅游”发展这一主线,以进一步提升沂水旅游整体知名度、美誉度和“天上王城·天下泉庄”品牌的良好形象为目标;征文以全县自然生态、崮群奇观、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以“诗在泉庄·何必远方”为主题,全方位、多层次挖掘传播全景沂水全域旅游之美,多角度、深层次书写赞扬泉庄之神韵,重点描述泉庄镇在“农文旅融合景田村一体”发展中取得的卓越成就,特别要精彩呈现泉庄“乡村振兴·未来田园”之示范、“全景全域·沂蒙花开”之风采、“千年古镇·崖壁古国”之神韵、“千泉小镇·长寿颐养”之福泽、“诗在泉庄·何必远方”之意境。

二、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年8月31日

三、征文范围

面向全国散文作家,来沂水旅游休闲度假、到泉庄旅居工作生活的广大文学爱好者。

四、征文要求

1、体载以散文为主,要求文字优美、生动感人。字数不超0字。

2、作品文责自负,体裁和数量不限;

3、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或住址、联系电话、个人简介、创作时间。有与文稿内容相关的照片,请单独发送;

4、作品须注明是否原创首发,征文作品视为同意在齐鲁壹点进行专题展示宣传,读者影响较大作品将在评奖时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上王城天下泉庄家前有棵柿子树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