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刘禹锡15专心为民,作经典讽刺诗
TUhjnbcbe - 2025/2/27 18:52:00

和好朋友柳宗元分开后,刘禹锡渡过湘江,一路南下。天气渐渐变热、一路上崇山峻岭,刘禹锡带着三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废了牛就二虎之力才来到了连州。

连州当时属湖南,居住的人口有十几万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比播州要强很多,比朗州也要好。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和了解,刘禹锡基本熟悉了连州的政务情况。接下来,刘禹锡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到处走一走,看一看,贴近百姓的生活,了解百姓的疾苦。

这天,刘禹锡来到了海阳湖边,海阳湖是前朝名臣元结建设的人工湖。海阳湖位于粤北巾峰山以南低洼地带,元结依据地形凿挖筑岛,广蓄泉水,用工程量最少、最经济的方法,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水利工程。

看着这蔚为壮观的湖水,刘禹锡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查后,刘禹锡决定对海阳湖进行疏浚扩充,并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引入中原与江南园林艺术,在海阳湖打造了吏隐亭、切云亭、云英潭、玄览亭、裴溪、飞练瀑、蒙池、棼丝瀑、双溪、月窟等10个景点,还亲自为每处景点赋诗一首,合为《海阳十咏》。

正当刘禹锡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连州的建设上时,突然传来朝廷的消息,宰相武元衡被刺杀死了,御史中丞裴度也被袭击受伤,不过没有生命危险。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刘禹锡有些茫然。

十几天后,长安城又传来消息,刺杀宰相的凶手都已经正法。真相是武元衡和裴度都支持削弱藩镇的势力,地方势力暗中勾结宦官集团,雇佣敢死之士潜入武元衡家中,利用上早朝的机会,天黑人杂,刺杀了宰相武元衡。

刘禹锡虽然和武元衡的关系很不好,但在削弱藩镇势力的观点上是一致的。刘禹锡此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对武元衡之死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有几分的怨愤和幸灾乐祸。茫然的刘禹锡于是写下了这首《有感》:“死且不自觉,其馀安可论。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平生红粉爱,惟解哭黄昏。”

此时正是仲夏季节,蚊虫、飞蛾、百舌在空中飞舞,刘禹锡联想到了朝廷中各种宦官势力、宗派势力的勾心斗角,不由的写下了这首讽刺诗《聚蚊谣》:

沉沉:昏黑貌。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

伺:等待,趁着。嘈然:声音杂乱貌。歘(xū):忽然。

殷(yǐn)殷: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南山:即终南山。

喧腾:喧闹沸腾。鼓舞:鼓翅飞舞。昧者:糊涂人。

露华:露水。滴沥:水下滴貌。利觜(zī):尖利的嘴。看不得:看不清楚。

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遏:阻止。

幄:帐幕,指蚊帐。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清商:谓秋风。

羞:进献食物。丹鸟:萤火虫的异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

白话译文

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写完《聚蚊谣》后,刘禹锡感觉意犹未尽,于是一口气又写下了《飞鸢操》、《百舌吟》和《秋萤引》三首,写完后又认真默读了几遍,略感满意,刘禹锡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禹锡15专心为民,作经典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