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真实兑付压力小于预判
摘要: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万亿元,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一般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机构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分别占32%和6%;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从理财资金投向来看
上海农商行近期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采用了银行理财产品很少使用的浮动管理报酬模式,超额收益不再由银行独享。普益财富研究报告认为,这些产品出现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市场解读的银行让利,而是理财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从类存款的思路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思路。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表示,该产品的投资对象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以往银行通常为这类产品支付固定收益,超额收益由银行独享,相应的风险多数也由银行承担,实际是理财产品类存款运作。招商银行的一系列产品未公布预期收益率,而是约定扣除相关费用后,投资者可获得按招行公布的理财计划到期年化收益率计算所得的理财收益。
从4.75%的基准利率上浮10%到5.225%,这已经比目前大部分在售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要高。(据新华社)#160;#160;#160;#160;有银行人士判断,由于目前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可供选择,因此,部分资金选择继续购买理财产品的可能很大#160;#160;#160;#160;首先,6月底即将兑付的理财产品是否真的高达万亿元值得怀疑,另外即使短期内需要兑付的理财产品数额较大,但由于目前股市大跌、楼市受限、金市震荡,实际上并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可供投资者选择,这部分资金选择留在银行继续购买理财产品的可能性很高,某上市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对《证券》表示,银行遭遇的‘钱荒’有一部分是‘钱慌’的市场情绪造成的。#160;#160;#160;#160;据媒体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惠誉6月21日称,在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人民币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中型银行面临的困难可能最大,存款总额中平均有20%-30%是理财产品,而在国有银行和城市及农村银行,这一比例为10%-20%。
招商银行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理财产品在收益结构上也有创新,不公布预期收益率,由最终投资结果确定收益。上海农商行的这款产品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至%,对于收益高出%的部分,客户按80%的比例获取浮动收益,银行按20%的比例获取浮动管理报酬。普益财富研究报告称,近期摒弃类存款运作的理财产品不止这一款。这事实上是由最终的投资结果确定理财产品的收益,更能凸显资产管理的意味。近年来,业内一直将基金化作为银行理财发展的方向。范杰表示,摒弃类存款运作实际就是基金化的初始,近期一些产品的创新可以视为净值管理的开端。当然,基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
长期以来,投资者习惯了刚性兑付文化下的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而净值管理后,投资者将面对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习惯可能发生变化。净值管理要求银行准确计量资产在不同时间点的价值,这一点对部分非标准类资产比较困难。专家认为,今后可以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定期后活期的原则,逐步减少存款利率期限档次,在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配套举措建立后再渐进取消上限管制。继去年多家银行将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存款利率上浮10%之后,近期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城商行纷纷将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上浮到顶。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上浮1.1倍到顶,表明银行对利率市朝的初步实验已经开始。拿此次银行轮番将各期限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来说,对储户而言,就意味着利息收入的增加。
惠誉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指出,短期内,偿还这些即将到期的理财产品将是内地银行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策方向未变,7月前银行间同业拆息利率还会继续上升。#160;#160;#160;#160;单从13万亿元来看,惠誉的总量数据就很可能不准确,而在13万亿元基础上测算的万亿元的近期兑付数据就更不靠谱了,上述上市银行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其中,银行业内和多数金融机构比较认可的是8万亿元的余额总量数据。单从这一点看,惠誉版数据中的13万亿元确实值得商榷,而衍生出来的万亿元兑付金额由于目前没有具体公开数据做支撑,准确性也难以判断。#160;#160;#160;#160;(更多详细报道见B2版)#160;#160;#160;#160;资本证券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160;#160;#160
#160;#160;#160;#160;此前的6月18日,惠誉还曾发布数据称,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到期。#160;#160;#160;#160;据本报了解,此前市场对于理财产品规模有两个版本的数据,分别为8万亿元和10万亿元,都与惠誉的数据(13万亿元)有很大出入。#160;#160;#160;#160;本报比对近年来理财产品余额发现,相关权威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万款理财产品,2011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万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2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共发行理财产品32152只,理财资金余额为万亿元,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一般个人理财产品余额占整体余额的62%,机构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分别占32%和6%;从产品收益类型来看,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余额分别占整体余额的10%、20%和70%;从理财资金投向来看,大约有34%投向了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21%投向了存款,30%投向了信贷类资产,11%投向了权益类资产,1%投向了金融衍生工具;投向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另类资产、其他类资产以及未投资头寸合计占比不足3%。#160;#160;#160;#160;如果按照上述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增速(55%)测算(实际上,2012年的理财产品余额增速已经小于2011年,今年的增速也呈下降态势,实际全年增速很可能小于55%),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理财产品余额约为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