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死去的戴安娜留给了我们什么
TUhjnbcbe - 2024/5/1 17:29:00

死去的戴安娜留给了我们什么?

安光系

是的,在伦敦,天气好的让人想唱歌。

可是,没有人唱歌。一拔又一拔的人来,又一批批悄悄的离开。他们不同肤色、不同年纪,手里拿着鲜花、蜡烛或照片,匆匆从英国甚至是世界各地,赶到这个地方来,为的是在这里呆上一会儿,纪念这个20年前离世的女人。

安光系摄

那张年轻的脸可真美,美的让你不会有任何邪念。1米77的身材,身着各式华装,摆着不同造型,永远对着你甜甜地笑。这些瞬间被拍了下来,或是被画了出来,挂在了门前高高的铁栅栏上。地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儿,纸条上写满了悼念和祝福的话语。

“永远不忘戴安娜,她是一个活的真实的人”,一位82岁的老人,身着国旗,举着牌子表达他自己的观点。“上帝爱她,所以带走了她。”一张打印的纸上,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安光系摄

“在我们心里,你是我们永远的女王”,这句手写的话出现在一张纪念卡片上。“谢谢你曾经来看他们”,这行字的边上,是戴安娜紧紧拥抱一个10岁的患病男孩的照片,图医院。

“永远的戴安娜。”歪歪扭扭的字,写在了一张卡片上。边上,是一个花环,上面点缀着漂亮的白色小花儿。紧挨着花儿的,是她的照片,同样美的惊人。

安光系摄

一名身披国旗的年轻人,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赶了过来。他腿脚有些不便,拄着一根拐杖。即使这样,他也愿意守在现场,向人们宣传戴安娜。一名50多岁的妇女,双手捂脸,在现场竟低声哭了起来。一位只有四岁的小姑娘,在父亲的带领下,拿着花朵,挤进人群,将花放在了地上。一位中年男人,身着白色T恤衫,上面印着戴安娜的照片,他戴着的印有英国国旗的帽子上,也钉着一个印有戴安娜照片的纪念章。这位男人身旁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很大的白色蛋糕,蛋糕上插着一张戴安娜的照片。附近公园的凳子上,一位中年妇女亲手做了一个爱心形状的花环。还有一位牧师出现在现场,代表很多人为戴安娜祈祷。

安光系摄

昨天,年8月31日,在伦敦的肯辛顿宫门口,人们聚在了一起。他们聚会的目的只有一个:纪念早已离世的英国前王妃戴安娜。年8月31日凌晨,医院,死因是车祸。

年时代杂志将戴安娜评入20世纪位最重要的人。年,戴安娜在BBC“最伟大的名英国人”调查中名列第三位,比其他王室成员都高,仅次于前首相丘吉尔和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后者是一名工程师,因革命性地推动了英国公共交通、现代工程的发展而闻名。

8月30日的晚上,有三个人也来到这里,他们分别是威廉王子、凯特王妃和哈里王子。20年前,两位王子才只有15岁和11岁。哈里接到母亲最后一个电话时,嘴上忙着应付母亲,心里还惦记着通话能快点结束好出去玩儿。

我也静静地站在现场,呆呆地看着那些驻足于此的人们。许多人脸上挂着泪痕。我也在问自己:20年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为何还怀念着这位早已跟查尔斯王子离婚的女人?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回到祖父或曾祖父的时代,当下的英国人会把英国当自己的家吗?

那个时代的英国,工厂遍布每一个城市。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富有者所拥有的财富,超出人的想象。英国对全世界的控制和影响,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及。

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相当多的人们每天处于饥饿中。他们面黄瘦、步履蹒跚,每天为生存而挣扎。

比如:哥拉斯哥曾被视为欧洲最恐怖的城市,被人形容为患了城市病。在该市市中心,直径约为2-3英里的范围里,大约有75万人居住。年代,这座城市没有太多的公共空间,很多时候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盼着这种局面能有所改变。

年苏格兰小城邓迪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市每5个孩子中,就有2个活不过一周岁。还有一些更糟糕的地区,每5个孩子中,竟然有4个孩子活不过三岁。

那个时候,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镇、每一条街道上,到处都是买不起鞋而赤脚的孩子。这个国家,在那时还称不上民主,仅有四分之一的人拥有选举权利。所有有选举权的人们,都是男性。政府永远站在贵族一边。甚至曾三次出任过英国首相、执政长达13年之久的保守党人罗伯特·加斯科因-塞西尔(RobertArthurTalbotGascoyne-Cecil,3rdMarquessofSalisbury),也私下里称选民为“害虫”。

尽管统治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绝不是一个文明的英国。这样的帝国,又能持续多久?

一直以来,英国王室是不太接地气的。英国王室太需要一个接地气的公众人物。

年,英国正在跟自己的殖民地南非进行一场残酷的战争。南非那时因金矿丰富而闻名于世。英国军人身着最新制服,骑着马,配着马刀,带着长矛以及很过时的步枪。与此相反,这些被称为布尔的当地农民,却配备着最新的德式步枪。

这些当地的农民,熟悉地形,知道如何打游击战。作为没有制服的游击队员,布尔战士很容易混入农田。在那里,他们可以藏身,有生活用品和马匹。而英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复杂的看守据点,他们用铁丝网,分割整个征服的领土。军队在这个国家里,杀牛杀羊,烧光庄稼。约有3万座左右的房屋,在当地农民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被英国军队烧为灰烬。这种暴行让成千上万的平民变得无家可归。这些平民中,多数是妇女儿童。

陆军元帅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纳似乎已经为这些无家可归者,准备了一条路。

16万妇女和儿童被驱赶至火车或马车上,将他们运送至难民营。难民营外,是看守着他们的英国军队。名为难民营,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户外监狱。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纳给了全世界一个新名词:集中营。

年12月,一个名叫埃米莉·霍布豪斯(EmilyHobhouse)的英国女人,说服英国当局让其走进集中营,送些衣服和食物。她发现妇女和儿童生活在帐篷里,被太阳无情地晒着。这里净是饥饿、令人恐怖的卫生条件以及四处乱飞的蚊子。

事后证明,在集中营存在的十八个月中,共有26,人死亡,其中24,人是16岁以下的孩子。也就是说,婴儿和孩子死亡的人数每天高达50人。艾米莉·霍博斯(EmilyHobhouse)的报告清楚地标明了英国当局的责任:忽视和资源不足、过度拥挤和不良卫生条件是导致人们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无视其他国家百姓的生命,也绝不是一个现代文明的英国。

发生的这些事情,我们能说跟英国王室无关吗?!王室要想改变自己的形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戴安娜的出现,是英国王室改变形象的助推器。

时间倒回年夏天时,19岁的戴安娜·弗兰茜斯·斯宾塞还是伦敦一家幼儿园的老师。

安光系摄

她住在骑士桥的一个公寓里,开着一辆红色小车,多数时候因为害羞,喜欢低头走路。被媒体围住时,常常一脸通红,说话时声音很小,人们根本听不清她在说什么。

媒体那时已经传出她在与查尔斯相恋的消息。

年出身的戴安娜从小学习成绩一般,但却喜欢舞蹈和艺术。据说她当年的梦想是希望成为一名模特。后来,她的一位老师打破了她的梦想,原因是老师说她1.77米的个子太高。

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查尔斯王子。年7月29日上午11时,查尔斯王子和年仅20岁的戴安娜的世纪婚礼于圣保罗教堂举行,共有位宾客被邀请,共十亿人收看了电视直播。戴安娜盛装打扮,她婚纱的尾部长达8米。

世纪婚礼,童话故事。

年6月21日,戴安娜于晚上9时03分生下威廉王子。年9月15日,戴安娜生下第二个孩子哈利王子。戴安娜在婚后获得“威尔士王妃殿下”的头衔。

一个英国王妃能做什么?当查尔斯王子还在人群中慢条斯理地回答周边人的提问时,她已经在跟人们握手。遇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她主动弯下腰。遇到小孩子,她总要蹲下身子,抱着孩子亲一亲。

在威尔士街道举行的舞会上,她能抱着孩子,和那里的居民一起,围着跳舞。参加当地的活动时,孩子哭闹,她也能轻声细语地安抚孩子,投入地参加当地活动。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电视节目中说:戴安娜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英国王室形象。她让英国王室里的人,变成了一个个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平民化、接地气,仅是这两点,她就了不起。

“在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这样评价她。

一名伦敦的艾滋病患者,送她的四幅画,也被她挂在了家里的墙上。

安光系摄

王室和平民,似乎没有了距离。这个沟通中很重要的桥梁,就是戴安娜。

谁害死了戴安娜?

安光系摄

在年7月1日,戴安娜出生于英格兰东部诺福克附近桑德林厄姆(Sandringham)的帕克庄园(ParkHouse),她的出生令戴安娜的父亲非常失望。因为他在这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女儿,而他迫切地想要一名儿子。根据传统,当戴安娜的祖父,斯宾塞伯爵七世-艾伯特·爱德华·约翰·斯宾塞(AlbertEdwardJohnSpencer)死后,艾伯特的头衔、财产及物业会由戴安娜的父亲继承,但如果她的父亲没有儿子,他就必须在死后把遗产留给他最亲的男性亲人。

在戴安娜出生三年之后的年,斯宾塞夫妇才又生下了另一个孩子查尔斯,这次是个男孩儿。

男权社会下的戴安娜,从出生的一刻起,便从父亲那里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

年12月9日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王妃正式分居。而正式的离婚,则是在年8月26日之后的事。年戴安娜受访时说,她曾因受不住作为皇室成员压力而患上暴食症,有时候一天要吃四、五餐,每次都会吃太胀然后呕吐。

她曾多次说过,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被人爱。但是,现实也很残酷。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查尔斯王子,很快发现了自己和戴安娜的兴趣不同。接着,感情出现裂痕。再接着,离婚。

丈夫不忠,自己被抛弃。在阶级固化、男权或夫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女人依然没有地位。

如果没有被丈夫抛弃,她当然不会有后面的悲剧。

离婚后,由于没有王室的保护,戴安娜成了狗仔队们追拍的女人。当年的新闻录像里显示:她用球拍捂着脸,四处躲避记者们的追问和拍摄。

年8月30日晚,戴安娜与男友多迪乘坐一辆奔驰WS,在法国巴黎阿尔玛桥隧道中遭遇狗仔队追踪,失控越过行车线撞向灯柱和石墙后汽车爆炸。此后的第二天凌晨四点,戴安娜死亡。

这场车祸在全球造成极大震惊,其中一个原因是,事发时在场的狗仔队在车祸后,只顾不停拍照,而未及时协助抢救。由此狗仔队和媒体的操守问题,也成为了讨论焦点。

英国媒体的操守,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当年,曾被称作“舰队街的拿破仑”的报业老板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清楚地知道:那些走在街上的男男女女,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他们更愿意去听那些耸人听闻的新闻、庸俗无聊的八卦,愿意去看那些让他们发笑的段子。

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创造出来的一个词语为“红头小报”,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英国的街头小报。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狗咬人没什么稀奇的,人咬狗才是新闻!”他还告诫记者说,有三样东西人们会永远关心:健康、性和金钱。

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建立起了一个媒体帝国。年成立《每日镜报》、年收购《观察家报》,年收购著名的《泰晤士报》。他年又创办《每日写真报》,年创办《每日先驱报》,哈姆斯沃思的报业集团得到进一步扩张。

这些报纸永远能够找到有争议的话题。“让人们愤怒、让他们争论、煽动他们的情绪从而让他们明天继续买报”,也是这些份报纸的一惯做法。

人们消费了戴安娜。受众需要、进而引发媒体并没有操守地报道、太多的狗仔队员围堵等也都是造成戴安娜死亡的重要原因。

英国王室的作用是什么?当下社会的文明治理体系,还需要王室存在吗?

我曾看到过一条消息:

很多年前,当伦敦拥有万人口时,每天有万人生活在伦敦之外。城市人口的爆发让很多人挤在这座城市里,生存条件并不乐观。

这个时候,英国女王也就伦敦的发展提出过要求:要让每家的孩子能在自家的院子里玩耍,不能破坏绿化带和拆掉现有房屋。

就是这几条,确保了伦敦依然是最伟大的城市:大面积的绿化、相对较少的高楼和较低的人口密度、极好的公共交能和人们较高的居住质量。

就在几年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宣布了另一项政策:要让每一个3岁的孩子能够在学校里全天上课。此前,3岁的孩子一直是每天只在校上课3个小时。从今年起,这一现状将在全英国得到改变。

而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也更像他们的母亲戴安娜,更亲民、更接地气。英国和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动上,都有他们的身影。哈里王子还跑到非洲,为那里的人们发起慈善捐款。

大儿子威廉王子还做出了一个更不了起的举动:迎娶一位平民女儿凯特作为自己的妻子。年来,英王室只娶王室成员或贵族家女儿的历史得以打破。

戴安娜和她的孩子们,一举改变了王室形象。王室里的人们,不再是高高在上、慢条斯理等形象。他们可以像平民一样地生活,也能和百姓打成一片。

安光系摄

英国王室成员正在利用自己过去多年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来协调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力所能及地解决社会问题,安抚民心,激励民众,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这是王室存在的意义。戴安娜在处理英国王室与民众关系上面,毫无疑问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个亲民的孩子,分别排名为王位第二和第五继承人,则是她留给英国王室的巨大遗产。

人们没有理由不喜欢戴安娜。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当然需要王室。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们这样被上帝眷顾。”“并不是所有人都高高在上,衣食无忧。”“身为王室成员,要为困境的人们带去阳光,不管他是谁。”“所谓贵族精神,是在乎你承担了多少身为王族的责任。”没有什么能比帮助社会中最脆弱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使命。有麻烦的人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无论我在哪儿,都会过来帮忙。”“君主与人民保持联系至关重要。,这是我尝试和做的。”这些话,一直在互联网上传播。

安光系摄

为百姓做些事情,这就是人们怀念她的理由。努力改变皇室成员的形象,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这是她的贡献,也同样是人们怀念她的理由。

永远拿心对人,更是我们怀念她的缘由。

回到开头。

她是王室里最接地气的人。她漂亮,懂得时尚。她喜欢高调地做善事。她的婚姻闹的沸沸扬扬。

也许,这些都是让她格外出名的原因。

如果她活到现在,已经是56岁的女人。她的儿孙早已满堂:大儿子威廉在年已经结婚,现在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小儿子哈里,据传也有了女朋友。如果她活到现在,也应该感到欣慰:两个儿子亲民、自立,如母亲一般地四处行善。

肯辛顿宫门口的大门上,贴着一张戴安娜生前的肖像:她盘腿而坐,端庄、成熟、美丽。照片的周围,贴着各种各样的家人照片:威廉王子、凯特公主和儿子、女儿在一起,他们正开心地笑着。

你看,天上的蓝天白云,与地上的肯辛顿花园,接连在一起,多么美好。无数张戴安娜的照片,躺在花堆里,多么和谐。

愿你的在天之灵,安息。我愿双手合十,祈祷你实现生前所愿,过普通人的生活,被人爱着。

年9月1日5时50分草于伦敦家中

部分资料来源来自BBC网站、英国《观察家报》、《泰晤士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死去的戴安娜留给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