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3
梅雨遁形,榴花隐匿,芰荷坠入塘里,被火热团团围堵,水蜜桃里嵌进一口良夏的甘甜。大暑赫其遂蒸,沸腾一整个夏天的波澜壮阔。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白云烁亮耀眼,长风不辞而别,光景被烙红,即使有心要把喧嚣熨烫平展,然而细碎的烦躁密密匝匝、如影随形。
在夏之末尾,何处手执萤火、目盈风荷?
南京市淮海路35号,古朴老宅,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邓清之正俯首、屏气、凝神,刻刀游走于雕版之上,思绪沉浸在方寸之间。“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在这里被凿刻和调色出具象。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早在年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雕版印刷起源于隋唐,鼎盛于两宋,占据中国古代印刷史主流地位。自清同治五年(年)金陵刻经处创立以来,雕版印刷与佛教典籍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并延续至今。
雕刻、印刷、装订,初闻简单明了,细细打听,才知竟包含写样、上样、刻字、修版、刷墨、擦印、分页、折页、齐栏、打眼、切边、线装等二十多道工序。匠人精选棠梨木为雕版原材,以刀为笔,松烟为墨,在宣纸上反复擦印、揭下,“三分脚子七分头”,全凭目测,最终以竖排线装方册成书。
潜心镌刻,波磔起伏,木屑从版片上被轻轻弹落,如同扬起的片片花瓣。刻40个字需要一整天,一块版子一般个字,也就是说刻一块版至少10天,着实磨炼心性。
坚守传承30载,如今,邓清之已经刻了块经版,10万余字经文,每一个齐整的汉字都凝集刻经人指尖的力道和余温,初心在千年佛经和舒卷时光中被淬炼。
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大抵难有人可以想象,静室里,一把刻刀,循环往复,竟成为与夏制衡的利器。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而这“夏练三伏”就是说酷暑之日,也不能间断,锤炼技艺,磨砺心智。金陵刻经,大暑刻静,刻经技艺代代传承的正是古人的智慧和气韵,而所谓“避暑”,其实是避不开的,但是可以学习古人,泰然处之,转换心境。嚣夏,消夏,习得一份大隐隐于市的宁静淡泊心态。
策划:高坡
监制:潘青松田梅
统筹:王宏伟范杰逊
文字:*欢胡安静李文玉(实习生)
视频:王瑞枫刘芃(实习生)
翻译:刘浏
校对:韩涛
出品:云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