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生长着。——于尔克·舒比格
作为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朴实瓜种,南瓜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无论是做成南瓜饼,还是煮成南瓜汤,抑或是切成块蒸一蒸,都很好吃。不过虽然看起来憨厚又靠谱,这种经济适用瓜却是原原本本的海归物种。这也是为什么其他蔬菜认为南瓜不存在的原因——一直到哥伦布从美洲归来后,南瓜才传入到旧大陆上。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对吃货们来说尤其如此。作为世界农业的三大起源地之一,美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新奇的作物,充实到蔬菜和水果的阵营中去,包括南瓜、菠萝、红薯、土豆等。很难想象没有土豆泥和西红柿的西餐,还能剩下什么。而失去辣椒的八大菜系,其中一半将会黯淡无光。
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在看电视剧时就常常会有意外之喜。出现与当时时代不符的食物是影视剧最容易被发现的穿帮镜头。例如下图中这个鸡油黄南瓜盅,明显就是穿越了。
《武媚娘传奇》中的南瓜盅。
在中古时代,想吃到南瓜粥是无望了,不过所幸日常蔬菜中已有很多物种传入到中国。那么假如到了唐朝小酒馆,如何点菜才不会暴露未来人的身份呢?你可以选择点一份丝瓜蛋汤。丝瓜在唐朝时刚刚从印度传入到中国,想必是一种时尚又新潮的食材。
欧洲建筑中的菠萝屋顶。
地理大发现后的物种大交换,让世界各地的食材能够同时出现在同一张餐桌上,但这也并非立即同步。由于栽培技术和移植技术乃至保守垄断思想的限制,有些物种传播和推广得非常慢——例如产自中美洲的菠萝。
由于贮藏技术未能达到远洋航行的要求,在当时的欧洲社会里,菠萝象征着财富与地位。奢华的宴会甚至会租借一颗菠萝摆放在厅堂的正中央——不过如果谁想吃掉它,那无异于是痴心妄想。甚至连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收到一颗菠萝作为礼物后,都要专门请画师作画来纪念。
这个传统一致延续至今,英女王举办国宴时还会在桌子中央放上几颗菠萝。菠萝也是贵族们最喜欢的装饰,无论是白金汉宫极为珍贵的菠萝纹刀叉,还是城堡庄园常见的菠萝状建筑,甚至是四柱床床柱顶端的雕刻,都无不显示出菠萝君的崇高地位。
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南瓜身上,会发现在口感甜糯的表皮下,南瓜还具有意义丰富的内涵象征。西方多个节日都与它息息相关。例如万圣夜的南瓜灯,感恩节的南瓜宴。格林童话中,南瓜的形象也无处不在。仔细琢磨,会发现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既然对我们而言,南瓜是一种年轻的蔬菜,那么古老传说和童话故事中的南瓜形象,必然不是原汁原味的本生角色。
在南瓜上雕刻可怕的形象,已经成为万圣节必备的乐趣之一了。
万圣节的由来相当复杂,它是基督教吸收异教徒节日后的重塑。南瓜灯则起源于凯尔特人的民间传说,早先人们会在刻花大萝卜中点根小蜡烛以庆节日,后来发现南瓜更容易雕刻,于是南瓜灯逐渐成为万圣节的标配之一。
灰姑娘的南瓜马车。
虽然格林兄弟生活在十九世纪,但是灰姑娘的传说却已在欧洲大陆上流传了一千多年。甚至我国唐代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所记录的叶限的故事,也和灰姑娘的情节基本一致。那么由此可见,原本的故事中灰姑娘所乘坐的马车大概不会是南瓜变的了,西瓜车倒是有可能。
南瓜传入到旧大陆后,被广泛栽培。由于其独特的口感、顽强又多产的特点,深受各国农民伯伯的喜爱,他们也下了不少心思,试图培育出新的南瓜来。努力的方向有二:一是求其大,二是求其花样多。
每年的超级南瓜大赛上,都会看到很多巨无霸的身影。
柳贯鱼同志在上生命科学方向的选修课时,曾经遇到过这么一道课堂作业题:如何尽可能培育出最大的南瓜来。那么南瓜可以长到多大呢?德国一位少年曾经种出一只六百多公斤重的南瓜,而在欧洲的园艺比赛中,夺魁的南瓜王有一吨多重。
观赏品种的南瓜也非常多,因此我们选用来自日本国的网红,猫叔同志来作为形象代言人,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奇奇怪怪的南瓜吧。
鸳鸯梨
为什么这种南瓜(准确地说是西葫芦)会有两种颜色呢?这要从南瓜的生长发育上找原因。植物的果实分为两大类:真果和假果。真果的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而如果由其他部分发育成形,则被称为假果,例如我们常吃的梨和苹果。
假果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叫做瓠果,包含了所有的南瓜。所以说南瓜的外表皮其实是由外果皮与花萼合生而成。因此鸳鸯梨这种南瓜会有两种颜色,每种颜色各由一部分发育而来。
南瓜下面往往有一个像肚脐一样的结构,原理与鸳鸯梨形成原因相同。
贝雷帽南瓜,可以看出两者间清晰的分层。
南瓜的形状也有很多种,常见的为扁圆形,但也有其他形状。例如美军在投放原子弹之前,曾经多次练习投放南瓜弹,就是图中这种形状。
飞碟瓜,它的形状非常可爱,因此可以作为观赏果。
僧帽瓜,就像僧人的帽子一样。
除了瓜肉可食,瓜形好看外,南瓜的优点还伴随其整个生命过程。
不仅瓜肉可以吃,瓜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林黛玉同志就曾经“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
那么黛玉磕的是什么瓜子呢?曹雪芹著书的时代南瓜已经普遍种植开来了,来自乡间的刘姥姥吟诗时就有两句经典,一句是大火烧了毛毛虫,一句是花落结了个大倭瓜。说明当时南瓜已经很普遍了。那么黛玉磕的是南瓜子吗?其实也并非如此。
嗑瓜子从明代开始流行,到清和民国愈演愈烈。最早可能是源于节俭。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指西瓜子,晚清南瓜子开始流行,民国又开始流行葵花子。所以黛玉所嗑的,很有可能还是西瓜子。
南瓜花好像用处不大,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里,小男孩青铜捉了好多萤火虫放进了南瓜花里,作为小灯笼送给妹妹。他应该用的是未开放的南瓜花吧。为了防止分散营养,农人会摘去多余的南瓜花,摘下的南瓜花也可以做菜。吃南瓜花,分两种吃法。一种是热锅急炒,另一种是将带了花蒂的南瓜花裹着面油炸,都是取其清香野趣。
试问如此可爱又实用的南瓜,谁不喜欢呢?梭罗就曾经赞言:
我宁愿坐在一个南瓜上,并且独自拥有它,也不愿挤坐在一个天鹅绒的垫子上——梭罗《瓦尔登湖》。
南瓜不仅可以入味,可以入药,还可以入画。著名的艺术家,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女士,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带波点的大南瓜。它与万圣夜的南瓜灯正好相反,从孔洞中透出的不是橘黄色的烛光,而是冷峻的黑,魔幻又神秘。非常喜欢。
以上是关于南瓜的碎碎念,结尾草草,就这样吧。
十一月愉快~
致谢:编辑团老宋、二十八年蝉;图片都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