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夜晚,在农村的田野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盏盏“小灯”在空中漂浮着,这些“小灯”便是我们所熟悉的萤火虫。
在中国古代,有些人称“萤火虫”为“熠”“夜照”“熠熠”都是指他能够发光。
也有称之为“萤”,杜牧的《秋夕》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中的“流萤”,便是指萤火虫。希腊人称他为“拉思批鲁”,意即“拖着灯笼走的虫”。
为什么在夜晚看见的萤火虫会发光呢?因为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在它的发光器中有着发光细胞,能够制造出含有能量的物质,它和含有能量的物质结合时,在有氧气参与反应和受到荧光酶的催化作用条件下,就能够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产生冷光。因为萤火虫能控制对发光细胞的氧气供应,使发光细胞的氧气时盈吋缺,而有氢和无氧之间相差很短,所以我们看见的萤火虫尝试一闪一闪的。由于茨光酶的不同,荧光的颜色也就是不同,但荧光趋向于绿色。
萤火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别称火焰虫。因此萤火虫也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要产卵,然后再有卵自行孵化成幼虫,长盛昆虫。萤火虫的虫卵呈淡黄色,它能发光。萤火虫的幼虫自卵中孵出后,便开始独立生活。
白天,你在阴暗潮湿的腐草中,会发现有呈淡黄色或黄褐色的小虫子浮在那里,这种小虫便是萤火虫。白天,它常伏在腐草中,到了夜晚,它便飞出来闲荡。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古人有“腐草化萤”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萤火虫的种类很多,在西印度群岛上,有一种小虫子叫扁甲莹,他可以称得上是发光最亮的动物了。在它的胸部,有两个眼睛似的发光器官,能发出绿光;当它飞得较高的时候,你能看到位于它腹部的发光器,能发出橙红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