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压力,步入二十岁尾巴时身体状态的变化,一整天保持同一个姿势坐在空气不流通的写字楼里产生的不适,胡吃海塞后的负罪感,以及打开任何一个社交网站都能看到的关于健身的讨论。
——健身这件事,已经从最初一小部分爱好者们对肌肉与力量的追求逐渐变成了城市中每个年轻人无法避免的话题,但是,这不妨碍有人选择放弃。
大雷已经有两年没在凌晨跑去24小时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了,让他选择放弃的,是曾经自己最瞧不起的那种“借口”。
他说自己两年前肌肉线条非常匀称,再配合着1米83的身高,以及健身时专注的神情,按照现在的互联网审美,即使是随手拍,发到小红书上也可以是轻松破千赞的笔记。
在采访中,他喜欢把自己以前的健身经历做一番浪漫化阐释:自己最热爱健身的时候,每天凌晨一两点去健身房,内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念想,想让自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一般,吸引到一些艳羡的目光。
作为北京一所医学院的研究生,健身是大雷曾经忙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距离自己住的地方有12公里,刚开始健身的时候,他说自己精力很充沛,对时间的管理也没有非常严格:晚上9点下班,从单位回家需要一小时,稍微整理一下出门健身,12点基本上可以离开健身房踏上回家的路,早上7点赶学校班车起床上班,虽然时间有些赶,但每周练两三次也不会产生负担。而如果一周赶上不排夜班、不用手术、不用加班收病人以及不看书的“幸福时刻”,还能完全匀出两天周末时间健身。
“那个时候我一点都没觉得累,因为健完身那个感觉,人会上瘾。”
而一切问题都在大雷健身心态改变时逐渐出现。刚开始健身时,他只希望能缓解每次长时间手术和看病之后的腰背疼痛,而等到健身事业逐渐走向正轨,大雷就变得“非常功利”。
看到国内外各种肌霸的健美身材,自己就开始将奥运会口号设定成奋斗目标:更快、更大、更强。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大雷开始加强训练强度,每周练5次。而饮食上也做了改变,高蛋白食物,比如肉、蛋和蛋白粉成了更大的日常开销,这些年下来,他自己也算不清楚自己花了多少钱了,从小白时期请教练到后来买牛排,做健身餐的食材,还有肌酸、蛋白粉、氮泵什么的,总的下来应该有十几万了。
最关键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保证充足睡眠开始变的非常重要,学校班车为了照顾更多学生,整体运行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每天将近凌晨一点甚至更晚才进入睡眠的他,六点半就要爬起来赶车,上班总是感觉非常疲惫。
医院有午休专用地点,但是大雷表示自己“比较害羞”,不想提前去占位置,加上科室比较忙,能真正午休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
但最致命的,还是由于实习期没有钱,银行卡里也就剩下不到3万块钱。
大雷曾认真想过自己健身之后的问题,并且认为钱能解决其中的大部分。医院附近租个房子,然后每天吃外卖健身餐,“就算是手术从上午十一点做到晚上十一点,也能去附近练上一个小时”。
经济条件紧张让他开始考虑兼职收入。周末,他会在健身房中带单车课,有些朋友劝告他如果想练维度,就不要做这么多有氧。但面对可以节约一半还要多的办卡费,大雷想了想并没有拒绝。
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压垮最后一棵稻草的是疾病。因为之前锻炼强度过大,大雷的身体本就有些吃不消,而在去年的一次例行体检中还查出了甲状腺上出现了问题。虽然这种病比较容易治疗,但是接下来要长时间服药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最终让他离开了健身房,而他也打算过完年后就先离开北京,回老家安心养病。
曾经对健身非常狂热,也短暂进入过这个行业的大雷,最后放弃了成为大肌霸的梦想,这中间有失落,也有不甘。
大雷并不是一个人,健身和金钱投入仿佛天生一对,放弃的背后确实是一个冉冉上升的大市场。
无论是走在马路上被嘟囔着“健身游泳了解一下”的健身房工作人员强行塞进手里的宣传单,还是同事朋友闲聊中必然会提起的健身给自己带来的变化,都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健身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