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至时间,阳历时刻年06月21日11时32分00秒。阴历日期,五月十二。开始时间年06月21日11时32分,结束时间年07月07日05时05分,是小暑节气开始时间。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据《恪遵宪度抄本》描述“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半球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白昼达最长,而万物的影子最短,所以叫夏至。
冬至、夏至在战国时期以前称作“日南至”、“日北至”,冬至是一年中日在南天最低位置的一天,日影最长,夏至是日在南天最高位置的一天,日影最短。
由于冬至影长,夏至影短,冬至的测定结果比夏至要精确一些。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记载了测量冬至和夏至的记录:“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晷”指日影,古代专门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漏”指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夏至这天,白昼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漏壶所计的夜晚时间渐渐变长。
节气过得太快,还没来得及履行职务,就开始忧愁天气从炎热到冷凉的变化了。衙门里的公务事少,每天有很多闲暇的时间,但这个月的农事却逐渐繁忙。
我虽身处高位,却时刻念及田里的百姓们,不知这酷热的天气他们怎能抵挡。
“亭午”指正午,正午时分正是阳光暴晒,人和动物们躲避着,暂时休息,我独自一个人,喜欢在北池这个池塘边游玩趁凉。
描绘夏至节气的风情景物。北池的园门紧闭,围墙高耸,树木苍郁,绿荫葱葱,一些都显得静谧沉寂。
“绿筠”指翠竹,竹子刚生出来的竹节带有白色的茸粉,还青翠粉嫩,圆圆的荷叶已经开始散发芳香了。
面对如此美景,于是可以抛却所有的烦恼,对着华丽的酒杯尽情畅饮。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淥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蕤宾(ruíbīn),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
到了夏至,处处皆能听到蝉鸣,一年已走到五月中。龙怕热深潜在碧绿的潭水深处,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离火协助太阳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频频出现雷雨天气,还伴有闪电。雨过天晴,常常会看到彩虹。阳律“蕤宾”换移离去后,阴阳二气开始各奔东西。
白居易《思归》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代认为是阴气初动,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块然”,孤独寂寥的样子。夏至过后阴气萌动,夜晚开始变长,自己孤身一人在京师,有家难归,长夜难眠,郁闷惆怅,不由得产生思乡之情。
故乡悠悠之情,*牵梦绕,然而却无法亲身归乡,听到庭院中槐树上蝉在不停的鸣叫,不由得感叹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于是产生珍惜美好时光的念头。
《淮南子·天文训》“夏日至则阴乘阳,是以万物就而死;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夏至时阳气回落阴气上升,所以万物趋于死亡。冬至时阴气回落阳气上升,所以万物向往着而生长。
夏至到,半夏木槿纷纷开花,蝉儿开始鸣叫。《礼记·月令》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节气阳气盛极而衰、阴气渐生,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则开始渐渐衰退了。夏至节气的最后五天,野外可以看到生长茂盛的半夏。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总是生长在仲夏时分的沼泽地或水田中。
明代刘基《夏日杂兴七首》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古人云:“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以后,阴气初动,景色由明转暗。
这首诗描写看到夏至景色发出感慨。春天的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逐渐变得树木高耸,绿树成荫,犹如景色被催促着变换。再看自己年已半百,感觉到一事无成,感到有点哀伤。飞龙在天的雄伟壮志梦想是普通的鱼所难以想象,即便是翅膀被折伤的鸿鹄,也不劳烦燕雀这类普通鸟雀来猜想。
在夏日的暴雨中,金蝉花被打落,和青草被雨堆砌在一起。夜晚坐在屋檐下乘凉,从青苔中飞出了很多萤火虫在风中飞舞。
面对盛夏的景物,却因为隐居不能开怀畅饮,不由得感到孤单寂寞,只好用观察景色来消暑解闷了。
夏至,夏为大,至为极,气温日渐升高,仲夏时节已经来临。古谚说“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过后,由于日照充足,地表热量不断积累,气温会进一步升高,夏至是酷热盛夏的前奏,预示着伏日“三伏天”即将到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一般从小暑节气开始,结束于处暑节气。
白居易《消暑》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夏至,夜至短,昼至长。池塘荷花开,庭院有蝉鸣。一年中最长的白昼,且听风吟,静享夏日慢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