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乘风破浪的姐姐”走上舞台,自信张扬地展示成熟女性的魅力和实力,“乘风破浪的00后们”,也正在以他们的聪明、努力、创造力,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
同样的年纪,当年我们在刷题刷题刷题时,00后们已经获得了这些成就:
成为全球最年轻红点奖得主
被称为全球最年轻科学家
名字被麻省理工用来命名一颗小行星
为疫情筹集万只口罩、箱物资
……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进入了教学质量高、教育理念自由的学校,让他们学到了更先进的知识、拥有更大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
父母为他们争取教育资源而做出的努力,如今正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开花结果”!
全球最年轻红点奖得主
就读于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晏劭廷是一个17岁高二学生,就读于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从历年数据来看,深国交是中国牛津剑桥录取率第一的国际学校(紧跟其后的就是领科、光剑这些啦)。
晏劭廷获得了年红点奖的最佳设计奖,红点奖被称为全球设计界的“奥斯卡”,而他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红点奖得主!
晏劭廷获奖证书
他的获奖作品,叫SmartHelix,中文名“机智螺旋”。
这个看起来像鹦鹉螺的小玩意,可是极富巧思。
你肯定也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在挂画的时候经常挂歪,而晏劭廷发明的SmartHelix就轻松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不管这个钉子打在哪个位置,只用把它钉在墙上,然后旋转这个零件,它就把你的画框,托到一个平行的高度,让你的画框挂正!
是不是很神奇!
获得这个奖并非运气使然,晏劭廷从小就开始接触模型设计了。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晏劭廷就接触了静态模型,开始涉猎各种工具,气泵、喷笔之类。
初三,他又做了“钢铁侠”,年基本每一场演出的话,晏劭廷都是穿钢铁侠上去,特别酷炫。
另一个很有人气的设计是戒指,晏劭廷曾做过一个发光的紫水晶戒指,手指一伸进去,电路连通,戒指就开始发光,仿佛被施了魔法。
这在女同学中反应非常热烈。
晏劭廷看完红点奖的获奖案例之后,感觉到一种趋势:好的设计,应该是能改善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设计,不一定是那些高大上的,黑科技的那些东西。
在晏劭廷眼里:00后是非常多元化、非常不带有固定偏见的一代,比较能够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接受新鲜事物。
这也就是00后们站得更高更远的原因!
麻省理工为她命名一颗小行星
就读于“神仙学校”上外附中
胡诗成,17岁,就读于上海“神仙学校”上外附中高三。
美本早申中,上海的2枚麻省理工offer,其中一枚,就是她斩获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胡诗成和MIT的渊源早在去年5月就开始了,那时,麻省理工已经以胡诗成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
这件事要从一项比赛说起。
原来胡诗成的诺贝尔奖观礼资格来自她今年5月参与的一项比赛——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这项大赛常被誉为“小诺贝尔奖”。
当时高二在读的胡诗成在比赛中不仅摘得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同时获得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奖。
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奖项!胡诗成也因此受邀现场观摩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胡诗成(右一)摘得ISEF能源化学组金牌
因为她在这次竞赛中的出色表现,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小行星发现机构)以胡诗成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
胡诗成曾说过:“化学其实是一门实验科学,你要探索新的领域,失败是很常有的事情。但是竞赛做题不一样,只要我看过一本书,这道题考的是相关的知识点,我就一定能做对。”
说这句话时,胡诗成的自信非常打动人。
而这份自信的底色必然是极其扎实的学习基础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所造就的。
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对胡诗成而言,仅仅只是一个起点……
“全球最年轻科学家”
就读于“上海四大”华师大二附中
这是一个15岁的女孩,目前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就读,这所学校被称为“上海四大”之一。
她个子小小的,长相清秀,看上去和我们周围的任何一个普通高中生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她的另一个称呼是:“世界上最年轻科学家”!
谈方琳的研究成果是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
有网友说:“我连这个研究名字都念不通顺。”
早在初中阶段的时候,谈方琳就已经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了:
“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一项
“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一等奖
人民日报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都是这样的:
这岂止是“别人家的孩子”,简直堪称“神一般的存在”!
她才16岁,我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她的未来!
百万级别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七宝德怀特、包玉刚学生
前几个月,在疫情肆虐、谣言四起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前人的期望,由今天的少年们实现了!他们真的在发光发热,而且不是萤火之光,而是耀眼的炬火!
包玉刚学生,捐赠箱防疫物资
包校学生社团FieldStudy由40多名学生组成,这40多个孩子用他们的力量共筹集善款16万余元。
他们为湖北、上海、安徽、福建、河南、山东、江苏、云南等省市所辖近20个城市中的40医院/科室/中心,捐赠了共计箱各类防疫物资。
捐赠行动从除夕当日就开始了,倡议书发布后,短短几天内就筹集了16万余元的善款。
捐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这些孩子们在仙桃的一家口罩厂筹集到了2万5千只口罩准备送往汉川市妇幼保健院,但始料不及的是由于武汉口罩告急,这批货物被临时征用了。
在无比的艰难下,包校的学生也没有被打倒,他们咬紧牙关,又筹集到了5万个医用口罩运送到汉川市妇幼保健院!
七德学生捐赠超过万只口罩
当初疫情爆发时,七德学生也是为了出一份力,历尽艰难、乘风破浪!
有学生与家人合力,几经波折从国外进得万只口罩,套防护服,捐赠一线医护人员!
有学生联系亲友,帮助一家公司寻找技术人员紧急修理口罩生产机器,并利用海外资源帮助一家公司紧急采购口罩生产设备;
还有学生,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和IB生物知识,制作出新冠科普动画并绘制了宣传漫画,让更多人及时地了解到新型冠状病*并鼓励人们加入到筹款的队伍中去。
在这场考验面前,国际学校少年们的所做的一切都大大超乎了我们的预料。
而当我们为他们所做的成就惊叹不已时,他们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