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来自斯坦福的儿童画还是金枪鱼最爱的美味 [复制链接]

1#

毕加索曾说:

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个大师,

但却要一生的时间去画得像个孩子。

照片里一眼看去像是稚拙、天真的儿童画,

实际上是一场在斯坦福美术馆举办的展览。

这里面是有什么神奇吗?

前方提示:滑动图片,探索更多

1

创作手札:天马行空的创作

盖尔.怀特,新媒体艺术家,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加州,

也是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的副教授。

作为科学-艺术融合的先驱,她喜欢把生物学、神经学等知识,

以及新技术,融入她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

这次的作品,还多了一丝加州海风的味道。

盖尔在加州索诺玛县的海边有一间小木屋,

夏天的时候,小木屋外的沙滩常常“堆”满了海藻——

一排排的海藻带,每排都有一米宽,半米深,

它们被潮水冲上来,时间久了,腐败的气味……

她常常会在暴风雨的季节拍摄海浪,

虽然距离第一次来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

但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她并没有真正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

所以她决定,要深入认识家门外的这片小沙滩,

就从这一堆堆腐臭的海藻开始。

(这是用海藻做的,Copepodilia系列I-IIIGailWight)

她惊讶的发现,就这一片小小的海滩,

就有40多种海藻,而周围的区域一般只有几种海藻。

为了认识它们,她一头扎进了潮间带、海藻、沙子、海洋生物的书籍中。

在阅读的过程中,又一个小家伙跑进了她的脑海里。

“……桡(rao,第二声)足类(Copepod),

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鱼类研究馆长梅拉尼·斯蒂斯尼

在《伟大的海洋》里这样写道。

(⊙o⊙)?数量最多的不是昆虫吗?

一下子,盖尔的脑子里都被这种小家伙占据了。

盖尔的工作室一直有个传统,会去挖掘和展示

那些常被人忽略、嫌弃的东西,譬如垃圾、杂草、害虫……

没想到眼皮底下就有绝佳的例子,

只是之前从来没想到过。

但有一个问题:

这些在陆地上无法生存的美丽而脆弱的藻类,

她应该怎么来处理它们呢?

《伟大的海洋》又一次给了盖尔答案。

在维多利亚时代,收集和压制海藻标本是当时女性的风尚,

这使得女性很容易就参与到大众科学里,

虽然有时会被看作是浅薄和业余的,

但确实可以使人们与另一种生命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对话,

并培养出真诚的欣赏。

作为非科学家,同时也是女性,

盖尔觉得这种形式值得一试。

(加入了现代的技术手段,使用海藻来展现桡足类,气质还蛮契合的,Copepodilia系列作品精选GailWight)

此时,她的思维像激烈燃烧的火焰,

火花迸溅,映照出桡足类各种可能的形态变化。

于是,盖尔去搜集更多桡足类的资料,

在互联网上寻找图像……突然,她踩住了刹车。

“虽然桡足类的数量多,但种类却比昆虫少得多。”

脑海中那场疯狂马戏团的演出仿佛被紧急叫停,

所以她决定,停止阅读。

带着对桡足类身体结构的基本认识,

盖尔开始了天马行空的遐想和创造。

(对桡足类的基本认识,和教科书上的差不多:有个身体,有一条游泳的尾巴,身体两侧还有些游泳的“东西”,有时还挂着卵囊。《海洋生物学》桡足类的插图PeterCastroMichaelE.Huber)

虽说有点像在故意培养自己的无知,

“这就是科学和艺术不一样的所在,我喜欢!”

盖尔说。

在盖尔还是本科生时,她的老师唐纳德·布吉,

一名出色的观念艺术家,就说服盖尔,

应该放开物体的世界,而只创造思想中建构的艺术。

最后Copepodilia系列所呈现的,

并非严谨的科学,但却是想象力的欢畅淋漓。

滑稽、荒谬、浮夸……

不管别人评价如何,盖尔都不会在意。

通过展览,她希望邀请更多的人和她一起,

去探索,去享受这种丰茂和繁荣。

(真实的桡足类,但摄影师也是光影的“骗子”,右图加了偏振光,看起来颜色更魔幻了RogelioMoreno)

COPEPOD

2

爱恨交缠:千奇百怪的形态

赤身、中腹、霜降、大腹、腌渍赤身……

带来极致味蕾享受的金枪鱼,也有和桡足类爱恨交缠的故事

食彩之国第回金枪鱼

万(年),万(年),万(年)……

每年1月5日,日本东京都,新年金枪鱼拍卖会人声熙攘,

为了竞得首拍的好彩头,商家们不惜出天价,买下新年第一条金枪鱼。

年时,据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估计,

单是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日本人最喜爱的金枪鱼种类,

其野生捕捞所产生的最终价值超过70亿。

“濒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应该避免食用”(蒙特利湾水族馆),“红色名录”(绿色和平)……

在热闹的市场需求下,海里则显得冷清许多: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种群数量已下降至历史水平的百分之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及多个国际环保组织纷纷警告,

庞大的消费量已经危及蓝鳍金枪鱼的生存。

而这一幕,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府就已经预见了。

当时的*客找到近畿大学,资助他们完成一个任务:

找到可持续生产金枪鱼的方法。

30多年后,这个任务终于完成了:

全球首次实现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全人工养殖。

(回到原点:从热闹的新年首拍,回到生命诞生之初。

创下最高拍卖记录的年首拍KazuhiroNogi;

金枪鱼仔稚鱼SpanishInstituteofOceanography;

孵化的第一天MaruhaNichiro;

鱼卵SpanishInstituteofOceanography)

1毫米不到的鱼卵,长成近公斤的庞然巨物,

近畿大学是怎么做到的?

和智人幼崽饲养员一样,他们也操心着小鱼的一日三餐

尤其是当卵*囊中的油滴消耗完了

(智人:母亲奶水不够啦!),

小鱼开口的第一顿应该吃什么呢?

(智人:哪个牌子的奶粉好啊?)

桡足类,就是很好的婴儿食品。

首先,由于桡足类本身从幼体到成体需经12个发育期,

这为快速生长的小鱼提供了大小合适的饵料;

另外,它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

(看起来熟悉?就是鱼油里的主要成分)

满足了小鱼正在发育的身体需要,提高免疫力。

事实上,桡足类是海洋里天然的婴儿食品,

很多经济鱼类(鳕/鲱/凤尾/龙利/三文鱼…)、虾蟹类,或其他海洋动物的幼体都以桡足类为食。

当金枪鱼体型变大,开始吃别的小鱼、大鱼了,

这些鱼类的生长同样离不开桡足类。

因此,成体体长一般只有几毫米的桡足类

为依赖水产品提供优质蛋白的我们

每年产生的价值可高达万亿。

(从小到大,蓝鳍金枪鱼的食谱变化planettuna)

年,挪威科技工业研究所成立CFeed

——全球首个生产桡足类的工厂。

仰赖十余年对海产养殖饲料的研究,

他们生产的桡足类可供金枪鱼、鱿鱼、龙虾等食用,

其中,有一种食客颇为特殊,贝式隆头鱼。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贝式隆头鱼并不是养来吃的,

而是会被送去三文鱼场,和三文鱼共养在一起。

在那里,它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吃掉三文鱼身上的鱼虱。

臭名昭著的三文鱼鱼虱,啃吸三文鱼的肌肉、粘液、血液,

使其伤口不愈、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年均经济损失达14亿。

神奇的是,鱼虱,本身也是一种桡足类。

不仅三文鱼,金枪鱼、鲨鱼、贝类等海洋生物都可能成为鱼虱的寄生对象。

(当恩斯特.海克尔发现桡足类的多样性后,快乐地画了起来ErnstHaeckel)

桡足类和金枪鱼、三文鱼爱恨纠缠的故事

只是自然长篇中的一小段落。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

有水的地方,你都有可能找到桡足类:

池塘、溪流、湖泊、海洋,甚至一片潮湿的落叶、凤梨科的积水;

水里游的,沙上爬的,还有寄生在别的生物体的;

从最高的高山湖泊,到最深的海沟;

从寒冷的极地冰川,到炙热的海底热泉。

桡,“桨,楫”

桡足类用像船桨一样的足划向世界各地,

在自然的巧手下,演化出各式各样奇妙的形态。

此时,回头再看盖尔的作品,

忍不住想,这样的天马行空,是艺术,也是自然吧?

(科学家想了解桡足类的演化过程,以此为背景才能更好地解释一些我们关心的现象,如寄生的形成。科学论文里的桡足类插图,展示了桡足类的形态多样性,猜猜哪种体型适合游泳,哪种是爬行的,哪种又是寄生的?彩色风JamesBron,黑白风SaharKhodami)

3

闪闪发光的精灵

如果有一种美盖尔还没有展现,那就是桡足类的闪闪发光吧

威廉·吉斯布雷希特

当十月的最后一缕阳光消失,一直至次年的三月,

在北极圈的极夜里,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都被夜幕笼罩,

没有太阳,生命的时钟仿佛停摆、进入冬眠……

但海面之上,黑海鸽、三趾鸻、暴风鹱这些海鸟依旧在盘旋、捕食

似乎提示我们,生活还在继续。

年,威廉·吉斯布雷希特博士毕业,

就去了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一直在那里工作

期间,他发表了他最出名的著作,那不勒斯的桡足类

在一幅漆黑的背景中,他细细地描绘了当地那些会发光的桡足类

北极圈的极夜和这样的漆黑如出一辙

在水深20-40米以下,外界的光完全消退后,

会发光的海洋生物开始了它们的表演,

一闪,一闪,仿佛暗夜的精灵,

桡足类就是其中重要的主演。

(暗夜的精灵BBC蓝色星球)

和萤火虫类似,桡足类也使用“荧光素-荧光素酶”这套发光系统——

荧光素酶氧化了荧光素,产生了冷光。

简单,但也很实用。

事实上,76%的海洋生物都使用了这一套装置。

更神奇的是,在阳光无法穿透的深海,

很多生物都保留了眼睛去感受这一份光亮。

因为这里面有重要的信号:

和同伴交流,“嗨伙计,今天怎么样?”

猎食者确定目标,“哇,那里有一群好吃的桡足类!”

吓跑猎食者,“嘣——!我有*!”

……

虽然阳光无法到达,但光芒不息,生命仍在热烈地交融。

群星般闪烁的桡足类,在猎食者看来是美味可餐的一顿

同时,由于发光装置的一致,其中的零件——荧光素

还可以用到猎食者自身的发光系统中。

吃下桡足类的章鱼、鱼类、水母继续使用着食物中的荧光素,

blinkblinkblink地发光,光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延续着。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

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

在太阳无法到达的海洋,何尝不是这样。

发光实现了交流,但也因此暴露了存在,

像三体的黑暗森林般,危机四伏。

那有没有既能发光又能隐身的“绝技”呢?

难不倒“七十二变”的桡足类!

有一种被称为“海中蓝宝石”的桡足类sapphirinid

(蓝宝石的英文就是sapphire)

每个雄性都身怀“绝技”,前一秒闪闪发亮,下一秒消失无踪,

靠的是长在表层细胞里精密排列的晶体结构。

(前一秒闪闪发亮,下一秒消失无踪,

KajManey)

这是结构色,和蝴蝶、变色龙、彩虹鱼鳞原理相似

微观结构使入射光发生反射、散射等,从而产生各种颜色

根据晶体排列的疏密程度不同,

sapphirinid除了可以发出蓝色系的光(绿/蓝/紫)

还可以发出红色系的光(*/橙/红)

当入射光与晶体成特定角度时,

反射出来的光还会变成紫外光,肉眼不能看见,成功实现“隐身”。

(细胞里精密排列的晶体结构DvirGur)

当sapphirinid的雄性在水里转圈圈,反射光线使自己闪闪发亮时,

它们的雌性正寄生在水桶一样的海樽身上

睁着大大的眼睛,

搜寻着无尽黑暗中熟悉的那点光亮。

幸运的时候,你也会碰见它们大量出现。

前年七月去台湾海峡的一次航次,

我就有幸遇见了它们: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清晨

我们起床出来看海上日出

五六点钟的晨光映照着海面

有一大片荧荧闪烁的蓝光在海面上跳动着

像是昨夜的星星掉在了眼前

我迫不及待捞上来细细打量,

又什么都看不到,真是神奇的造物。

(希望有一天你也遇到,海中的蓝宝石StefanSiebert,ChristianSardet)

互动一刻

想动手试试斯坦福教授的“儿童画”吗?

想在夏日DIY属于自己的海藻画吗?

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想法吧,

说不定下次就专门写一篇,教大家怎么做呢~

参考资料:

[1]盖尔.怀特的作品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