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506.html晚饭后,天光尚未暗下去,教室里的灯光已经亮起,学生们快上自习了。校园里悠悠而来的,满是清凉的晚风。我站在办公室前的花坛边给星星打电话。
我们正聊着白天在幼儿园里,她跟着老师学着用纸做月饼的事情,我忽然瞥见花坛里有几个蜗牛壳,于是就对她说:“小宝,我刚刚在花坛里看到了几个蜗牛壳哦。”
“真的吗?我要看,我要看。”她非常急切地说。
“可是奶奶的手机不能发照片呀。我把蜗牛壳的照片发到爸爸的手机上,等爸爸下自习回家了,让他给你看好吗?”
“…好吧…”她有点失望,但还是答应了。
挂了电话之后,我立刻给蜗牛壳拍了一张照片,发给Z先生的手机上,并且发消息叮嘱他,回去了一定要记得给星星看。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有几个花坛,每到梅雨季节总是有很多蜗牛出没,等到天气一热,太阳当空照,那些蜗牛被晒得就只剩下一只一只的空壳了。灰白色的蜗牛壳,被雨水冲洗,烈日暴晒,变得光滑干净了,零零落落地散在花丛底下,几乎很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前两年星星还和我住在一起的时候,我在空闲时候就带她到操场上玩。玩到花坛边上,我无意中发现了这些蜗牛壳,就捡了几个给她玩。她非常开心地接受了,眼睛里的光亮亮的,接着又央着我去给她捡。于是我就带着她一起去捡。从那以后,隔三差五地,我们都会到花坛里捡蜗牛壳。我们把那些蜗牛壳收集起来,细细地把玩,还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她有时还把它们分成两份,一份给她自己,一份送给我。我们感受到蜗牛壳带来的很多快乐。
有一天晚上,天已经黑透了,我们还在操场上玩。星星又让我带着她去捡蜗牛壳。我们来到花坛边时,却发现花丛底下都是黑乎乎的,根本看不见东西。我不忍心拒绝她,就打开手机上的电筒给她照着光亮,让她去找。她趴在花坛边沿上,专注地在土里翻找。每找到一个,我就和她一起欢呼雀跃起来。不经意间,我们还在花丛里看到一只萤火虫飞过,还开心地跟着追着看了好久。那一刻,我完全忘了自己已经是而立之年的人,仿佛我是如她一般大的孩童,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重温从前那个温馨的梦。更重要的是我能够陪伴着她,让她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享受她自由美好的童年幸福生活。
对于星星,我总是尽我之力,在不伤害自己身体健康、不妨害别人的情况下,给她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就像捡蜗牛壳,只是因为她喜欢,我就陪着她一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而我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她的好奇心,让她充分自由地发展。
我始终认为,好奇心是一个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源泉,而大自然则是给予孩子释放她的好奇心最好的空间。蜗牛壳会脏,月季花有刺,溪水会打湿衣服,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就是在不断接触,体验,探索的过程中,永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热情。一个没有摸过树皮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能画出有生命力的树?一个没有看过花的孩子,怎么能对色彩充满热爱?一个没有玩过水的孩子,怎么会倾听到溪水流动的韵律?一个对周围世界失去好奇心的孩子,他的生活便会黯然失色,枯燥乏味。而一个有好奇心的孩子,就一定会有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他就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
而作为父母,我们也要适时地引导着她,为她打开一扇通往广大世界的窗户。所以,我喜欢在带她出去玩的时候,给她各种各样的描述。出门去了,给她描述天气,描述季节,描述花草树木,描述街景,描述忙碌的人。在超市里,我给她描述货架上的各种物品,他们的颜色,形状,用途……这种描述,在她还没有开始说话还不懂事的时候就开始了,到今天她已经能够主动和我描述一些事物了。大多的情况下,是我问她答式的描述,这样的做法,让我们乐此不疲,同时也受益良多。在这样的描述的过程中,她总是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让我们对她的成长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有一天傍晚,太阳要落山了。她望着窗外若有所思地问我:“妈妈,太阳要到哪里去?”我想了想说:“宝宝,太阳要下班了。他要回去休息了。”“那月亮晚上会来上班吗?”想到那几天正好是农历月底,我就告诉她:“宝宝,这两天月亮放假了,她今天晚上不会来上班。不过,过几天她就会回来上班的。”过了几天的晚上,她忽然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月亮来上班啦。”我一看,一弯新月正斜倚在碧蓝的天际,还有几颗星子闪烁着。接着她又说:“星星也来上班啦。太阳白天上班,月亮晚上上班。还有星星也上班。”听到她这样说的那一刻,我激动地抱住了她,好久。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让孩子永葆好奇心,引导她去探索这个世界,也让星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丰富的想象,孩子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以及表达的方式,常常让我们感动着。而作为她的父母,一路陪伴着她,见证着她这样成长,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宁静恬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