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先生让青年人不必等候炬火,然而我明白,自古至今,炬火总是会迟到的。
在先生的那个年代,华夏大地被异族铁蹄践踏,几要亡国灭种,他的学生刘和珍在学潮运动中遇害,他于黑暗中怒吼:“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先生没有跪下祈求炬火的到来,而是选择成为炬火,呐喊着,用辛辣的笔调唤醒麻木的人们,打破铁屋子去!
转眼到了现在,炬火在一场疫情中被丢弃,而那些本该手持炬火的人在一隅苟活,秉承着“宁可不作为,也不乱作为”的原则,给那些试图捡起炬火的人扣上“造谣”的帽子,更有甚者侥幸钻一些“空子”,大发不义之财……
从来都是这样,炬火一次又一次被掷于悲鸣的大地,而那些本该拾起的人末了还要上去践踏几脚,把那一丝微热、一星残红也给踏灭。
“人一旦意识到世界荒诞,即便没有感染上疫症,也平添了心病……人什么都不能自主了,完全丧失了自我,那么人还剩下什么,还能做什么呢?”加缪在《鼠疫》中如是说。
人群一夕之间仿佛都失了智,双*连口服液被一抢而空,无辜的宠物猫宠物狗被或抛弃在路边,或被活埋,人不在一线却大量囤着n95,听信无良媒体说是必须4小时一换,某些高校的导师逼迫研究生返校写新冠论文……
为官者打场面话,一线英雄被无限悲情化,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甚至把国家机器拟人化,无数普通民众在荒唐的引导下盲信盲动,自怜又自保。
一旦人人自危,随后便会人人自私,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时代。
而这一切的源头,仅仅只是一场疫病啊!
严肃,科学,诚实,怀疑,自由诸精神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长期的缺席,终于导致层层叠叠的恶果,这些天里,他们像波浪,一波一波把垃圾带到海岸上。
然后呢?
如同历史上每一个黑暗的时期,暗夜中,星星之火未熄,炬火终会被燃起,理性不会缺席,人性终于醒来。只不过,这次的主角变成了你,我,他,我们……
发光发热的事总要有人来做。
有那么一些平凡人,他们以殉道者的姿态捧起那千疮百孔的炬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个个传递下去。他们,或是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或是坚守在岗位上的警察、快递小哥,或是在后方关心学生学习的教师……炬火也许迟到,但她最终被举起,在华夏大地上熊熊燃烧。
在地球的另一端,曾有人这样赞美:“我爱那些为大地而牺牲的人们,他们从来不曾走向星空,不曾固执地弄清楚牺牲与被牺牲的理由,他们为让大地有一天能够成为超人的领地而不断地做出努力。”
此时此刻,他们奋斗着,不曾想过自己的利益,不曾权衡自身行为的利弊,不曾期许自己的功名,只为这片大地能再一次笼罩在炬火的照耀下而努力。
所谓炬火在何方?在你我心中,在你我手上!
老师点评:
当新冠肺炎袭来,当疫情不断蔓延时,身在其中的人们,感动于什么?愤怒于什么?又会反思什么?疫情之下,需要热情的讴歌,也需要冷峻的思考。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解答。《我心归去》着眼于疫情发展的残酷现实,上溯造成疫情的起因,在充分肯定人类责任担当、守望相助的基础上,提出了敬畏自然的主题。
是啊,当我们抨击野味消费的时候,有多少人,愿意走进野味消费的背后,去发现自然的力量,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作者在对自然的深情讴歌中,饱含着对万物的悲悯和对人类的警示,语言深情隽永,情感饱满充沛,主旨发人深省。
《所谓炬火在何方?》则从鲁迅先生的名言入笔,以“炬火”意象贯穿全文,探寻本次疫情发展过程中的世相和人性变迁史,深刻剖析了人性的盲从和回归,阐明了“炬火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的主题,赞颂了“炬火”——精神、信念之于人类乃至人类历史的价值意义。文中既有对疫情中人们失智、失责行为的痛心,更充满着对普通人、逆行者美好人性的热情讴歌。语言凝练有力,论述旁征博引,叩问人心,也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