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家叫ldquo好人多rdquo [复制链接]

1#
△看“好人多”粉店店长刘国兴、周美其夫妇的故事。

位于长沙一老小区的“好人多”米粉店,有几条不成文的规定:过路人喝茶免费;孤寡老人、学龄前孩子吃粉免费;经济困难的客人,在墙上取一块“粉牌”,可以抵一碗米粉钱。即使在疫情期间,小店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这些规矩也不曾改变。

“好人多”引起了周围商家的效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好人店”。但“好人多”的店主夫妻,此时却陷入了关店的危机。

一个小牌子,换一碗免费米粉天还未亮,周美其正在为粉店开门做准备。凌晨5点,长沙天还没亮,周美其出现在“好人多”店门口。开门、亮灯、扫地、烧锅、炒菜、准备米粉“码子”……她用熊熊灶火和腾腾热气,唤醒了整条街。这是一家夫妻店,由周美其和丈夫刘国兴经营,开业已有10年。小店的日子在忙碌中循环,和往常一样,71岁的苏锡霞成为了小店的第一位客人。周美其对老人的口味非常了解,鲜肉馅馄饨、多葱花香菜、加一个水煮蛋。尤其注意少油少盐,因为苏锡霞有糖尿病。早晨,周美其精心准备米粉“码子”。粉店开在老社区里,只有两三张桌子,招牌也不显眼,多数时间生意冷清。但刘国兴夫妇坚持着这样的规矩:孤寡老人、学龄前儿童吃粉免费,茶水对所有路人免费开放。小店还有一个“特色”,凭挂在墙上的小牌子,可以免费吃粉。这个特色形成于年,因粉店长期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餐食,小区居民伍小*大为感动,为小店捐了碗米粉的钱。社区为此专门制作了“墙上米粉”的牌子,经济困难的客人,取一个牌子,就能抵一碗粉钱。消息传开后,为小店捐款的人多了,“取牌吃粉”的特色,也就传了下来。好人多店里的捐赠本和米粉牌。一位环卫工人走进店来,在墙上取下一块牌子,递给周美其。周美其接过牌子,麻利地下了一碗粉。骨汤底、肉丝码,她指着桌上的葱花咸菜酸豆角,示意客人可以随意添加。同为70后的刘国兴夫妇,待人接物间透着“大方”,但他们并不是有钱人,小店的收入,也仅够维持一家温饱。两年前,刘国兴患了脑梗,照顾小店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周美其肩上。长期的劳累,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老。周美其平、刘国兴夫妇在择菜。“好人多”里的好人们周美其、刘国兴夫妇在邻里间有着不错的口碑。小店取名“好人多”,并非刘国兴夫妻自诩,而是有一段渊源。年8月,小区的一家米粉店要转让。那时刘国兴已下岗,街坊建议他们把店盘下来,谋个生计。但做买卖要本钱,囊中羞涩的刘国兴夫妻,婉拒了街坊的好意。两口子没想到,街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帮他们凑齐了开店的资金,“连店里的锅碗瓢盆,都是大家送的,做粉面的手艺,也是他们教的”。

刘国兴夫妻俩正在后厨操持。

为感谢和回报街坊的善举,夫妻俩后来给这家店取名“好人多”,并定下规矩:孤寡老人、学龄前儿童和困难户,到店吃粉免费。这些年,街坊们有走有留,而这条规矩一直延续至今。

“好人社区”的街坊关系都不错。

“好人多”的开张,为小区的居民提供了饭食,也逐渐演变成邻里聚会、聊天、喝茶、遛狗的场所、联络感情的纽带。而周围受它影响的理发店、修脚店、药店……也纷纷效仿刘国兴夫妻,加入好人店的行列。街坊邻里在“好人多”粉店门口跳舞。这家店,似乎也不再是刘国兴夫妇自己的店。街坊们会轮流来这里免费帮工,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苏锡霞就是其中一位,“两口子人好,帮他们我乐意”。周美其给小朋友的米粉加“码子”。

四年前,因刘国兴意外摔伤,为了照顾丈夫,周美其有了关店的想法。

邻居们再次站出来,为夫妻捐款、轮流帮忙看店,赚的钱都交给刘国兴夫妇,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米粉店里挂着“好人一生平安”的锦旗。

“好人多”的困局粉店开了这些年,长沙的繁华日甚一日,“好人多”的生意却大不如从前。隔壁理发店店长这样评价“好人多”,“货真价实,味道也不错,但店太偏僻,又没有持续的运营模式,很难开下去”。“好人街”的生活气息。“好人多”的老顾客们,正在一个接一个离去。常年在这里免费吃粉的刘金莲老人,前段时间因病离开人世。刘国兴身体健康时,常帮老人买米买菜,送煤气罐上楼。老人生病后,医院。送走了刘金莲,刘国兴很是伤感,“老人走了,以前在这里吃粉的小朋友,长大了去外面读书,也很少回来了”。刘国兴给孤寡老人送去爱心面条。来自疫情的打击,更是让好人多的生意雪上加霜。“那段时间,每天只能卖几十碗粉”,刘国兴说,算上房租、水电、米面成本,小店一直在亏本,“我的退休工资都搭进去了,偶尔还要向女儿借钱”。刘国兴到菜市场进货。即便在疫情受控后,小店的生意也没有回暖,刘国兴也感慨,“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但我们还是决定继续走下去”,他认为“好人多”不只是一家店,也是一个信念,一段故事。而现在,似乎还不到故事结束的时候。刘国兴夫妻俩和宠物京巴犬刘小白在一起。扫码下方海报中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