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什么,让黑夜侦探团齐聚琵琶湖 [复制链接]

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辛弃疾用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一幅清新动人的郊野夜行图。夜的美,用一番别样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7月14日18:30-21:00,一群来自艺之行的小学员和家长,共同组成了一支神秘的“黑夜侦探团”,走出家门,走进自然。在优美如画的琵琶湖畔,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夜观昆虫研学之旅,寻找、感受、发现黑夜里神秘的自然世界。

先头部队提前抵达

小侦探,准备行动!

暗号“琵琶湖行动”,探险areyouready?

时辰已到,黑夜侦探团的成员们准时到达指定位置,这一次黑夜行动,安全工作我们可是做了充足准备:踩点规划、宽松衣物、防蚊水、强光手电、导师安全员、户外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剩下的就是带着好奇心,一起开始吧。

“我是熊猫!”、“我是恐龙!”、“我是怪兽!”……活动一开始,孩子们首先各自用自然界的动物来给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用趣味代入其中。

接下来“黑夜盲行”环节,孩子们带上眼罩,提前模拟黑夜降临漆黑一片的场景,在耳朵的带领下聆听自然的声音。

在“蝙蝠与飞蛾”活动中,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在草地上试探寻找,接近其他小伙伴,为真正的夜观练练胆,尽快熟悉夜间环境,同时也明白了声音的秘密。

夜已黑,惊奇发现原来如此有趣!

呱呱蛙鸣,嘶嘶虫叫,金蝉脱壳,青蛙觅食、螳螂捕食,还有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萤火虫,都在黑夜大幕拉开之后,登上舞台,上演一部精彩的自然大戏。

在不同种类的小环境中,是谁喜欢在溪流边上鸣叫?是谁喜欢山野边上的草丛?又是谁在枝头睡觉呢?

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之道,学习昆虫知识,调动感官,五感体验,户外实践课绝对是最好的方式。

镇海林蛙——因最早在浙江镇海发现而得名,对溪流水源的干净度要求很高。手电光照过去,身体呈透明状。

金线侧褶蛙——侧边和背部有金色线条,能够根据周围环境改变皮肤颜色。

豆娘——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身体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

马陆——食腐动物,也叫千足虫,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散发出驱蚊的气味。

步甲——几乎分布于所有陆生生境,跑得很快,它们是吃荤的。

蚁甲——外形酷似蚂蚁,常在落叶层、腐烂的木头中或其它有腐烂食物的地方。

蜘蛛——能和环境颜色融为一体,眼睛以双数为主,最多为8只,至少2只,单色眼/近视眼。

蝉——幼虫待在土里很多年,钻出土需要蜕壳才能进行繁殖。

萤火虫幼虫——幼虫以蜗牛和蛞蝓(鼻涕虫)为食

环境保护、自然教育,一切自然而然

正因为大自然的庇护,各种昆虫才能“乐得其所”,它们融入自然生态体系,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谨记是去大自然中做客,在过程中多观察,轻言语,少打扰,真正做到尊重自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堂非常生动的环境保护课、自然环境课。

观察在心,动手动脑艺术大创作!

这次“夜观自然+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研学活动,有了细致的观察,小学员们更加清晰地知道了昆虫世界的奥秘,为后续的创作活动积累了宝贵素材。

孩子们用综合材料,采用压印、勾画、晕染、拼贴、撕揭等手法,将所见变成手中的作品,从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等方面,得到了一次有益锻炼。

据悉,8月11日(周六)、8月18日(周六),还将陆续推出第二期、第三期“黑夜侦探”系列研学活动,这一次没赶上的小学员,可要抓住机会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