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孜阿甫片价格银行理财产品需考量风险 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摘要: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一般会提供高预期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提供的预期收益往往较低;同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期限长的产品提供的预期收益高于期限短的产品,以弥补投资者的流动性损失。业内人士表示,刚上线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从产品设计、发售、投资运作、产品详细信息、存续期和到期信息披露等方面,对理财业
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特点的理财产品,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真进行风险评估。一般来讲,财务实力雄厚、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并且风险承受力较强的个人客户可以购买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而财务实力较弱、风险偏好弱(甚至厌恶风险)并且风险承受力较差的客户比较适合与购买低风险产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要适当降低。在购买产品前,要在销售该产品的银行点里仔细阅读准备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了解理财产品的特性。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一般会提供高预期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提供的预期收益往往较低;同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期限长的产品提供的预期收益高于期限短的产品,以弥补投资者的流动性损失。
业内人士表示,刚上线的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从产品设计、发售、投资运作、产品详细信息、存续期和到期信息披露等方面,对理财业务进行全流程规范和监管从2003年的首次亮相,到如今的遍地开花,银行理财产品用整整十年时间实现了超高速的发展。普益财富研究员曾韵佼对《证券》表示,‘银行业登记系统’的启用,标志着理财产品信息的透明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意味着银监会开启了对银行理财市尝业务和产品的全方位监管。而在面世十年后,随着对银行理财产品全方位监管的再度推进,曾经混乱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有望从野蛮生长过渡到规模发展的轨道上来。百姓认可银行推动理财产品规模近十万亿元自2003年我国首款银行理财产品推出至今,银行理财市场已经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
投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客户必须完成银行风险评估问卷,评估问卷大致通过投资者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流动性需求等要素评估投资者风险偏好类型。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可购买现金管理型产品,在急需资金的时候可以快速将产品赎回;对流动性要求中等的客户可购买中短期产品;对流动性要求较低的客户可购买长期限产品。二是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市场规律表明,投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一般与风险成正比,也与期限成正比。这些内容在说明书里都有明确表述。
如果对说明书中内容有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向银行理财人员进行详细咨询,做到心中有数。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存续规模直逼10万亿元大关。而在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潮逐步高涨背后,诸如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等等诸多问题,也始终伴随左右。这些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当中的暴露出的弊端,不但屡屡被百姓诟病,也一直是监管层严管的重点。而随着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于日前上线,涉及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又一新*开始实施。经过这十年的快速发展,银行理财产品这种介于无风险的银行存款与高风险的股票投资之间的理财市场,逐步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购买银行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也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要投资理财渠道。银行理财产品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成为了急欲增加中间业务比重的各家银行最为看重的一块领域。百姓的需要以及银行的推动,让近年来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国内银行新发产品规模从2004年的万亿元,激增到2012年的万亿元,十年间银行理财市场以年均近100%的规模增速迅速崛起。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达到万亿元,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而对于银行所发行的五花八门的各式理财产品,监管层也自始至终进行着监管。银监会于2005年颁发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一直作为纲领性的文件指导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此后也陆续出台了不少相关规范。[全文阅读]通过键盘前后键←→可实现翻页阅读京华时报讯(高晨)目前市场上可买到的理财产品可谓五花八门,而销售人员的介绍更是天花乱坠,投资者在购买时往往不知所措。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时往往听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而客户也经常基于对银行或者销售人员的信任,并不仔细阅读产品合同中关于产品的具体说明及风险提示,直接签约。2.在购买银行与投资公司合作发售的信托、PE等高风险产品时,尽量选择与成立时间较长、信誉较好的投资公司合作的产品,不能单纯考虑银行的信誉。3.在购买理财产品后,及时关注产品的月度、季度、年度等报告,发现问题尽早与购买机构联系。
然而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大热,近年来理财产品涉嫌误导宣传、夸大收益以及产品本身发行的风险事件的频频发生,在屡屡被百姓诟病的同时,也为整个银行理财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理财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虑产品架构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她理财理财师祁艳青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发售过程中,普遍存在夸大收益,避而不谈风险的现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表示,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遵循风险匹配原则,禁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但目前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并没有做好产品与客户的匹配,或者跳过为用户作风险测评的环节,或者向客户隐瞒产品的风险级别,将高风险的产品推荐给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她理财理财师建议广大客户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应该注意:1.谨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及相关风险提示,在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的基础上,选择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