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18日电题:武汉“逆行者”楼威辰:我就是想帮助大家实现“愿望清单”
新华社记者殷晓圣
“不必记得我的名字,只需要记住武汉最危难的时候,从中国东南小镇来了一个诗人,奋战74天,直到城门开。”当楼威辰写下这段微博时,他已经在武汉当了74天志愿者。
楼威辰是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一名广告从业者,“95后”的他这是头一回做志愿者。
汽车仪表盘记录显示,截至4月8日,疫情期间他在武汉跑了近公里,买来不到两年的汽车底盘差点因变形而报废。
时间闪回到今年春节,这位充满理想主义、努力把生活活成诗的青年,在大年初一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去支援武汉。
从没去过武汉,只在网上看见过黄鹤楼,听说热干面和武汉鸭脖“味道不错”的楼威辰,只是因为除夕夜里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看到各方转发的“武汉告急”“医院物资紧缺”的消息,就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原本我想去送口罩,送完回来过年。”年初一下午,楼威辰瞒着家人,带着一床被子、一根数据线和个口罩,驱车多公里,冒雨连夜“逆行”武汉。“到了那我就改变了主意,决定留下做一名志愿者。”
从零病例的“无疫区”浙江安吉赶到疫情的“震中”湖北武汉,很多人都说他是不是疯了。也有好友泼冷水,或想尽办法劝他回去:“武汉封城了,你根本就进不去。”“就算你去了武汉,又能做什么?”“你有没有想过后果?家里只有你一个独苗,断了香火怎么办?”
“也不是没做过最坏的打算。”楼威辰幼时父母离异,几年前父亲和爷爷又相继离世,奶奶成为他最亲的亲人,他最放不下的就是奶奶。尽管如此,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进了武汉城。
楼威辰当晚就加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做一名搬运物资的志愿者。后来,为了更高效、直接地帮助疫情中的弱势群体,他索性自己一个人出来单干。
在武汉的74天,每天都像是上战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楼威辰说,一位志愿者朋友的母亲确诊新冠肺炎已有数日,病情严重,医院却一时派不出救护车。情况危急,他顾不得被传染,医院。
没想到送完这对母子第二天,楼威辰就感冒了,咳嗽、浑身无力……“难道我也‘中招’了?那天我把遗书都写好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原本平和沉稳的他也忽然变得激动起来。
没有防护服、护目镜,仅戴着一张口罩,楼威辰穿梭在武汉的角角落落:给孤寡老人送过饭菜,给一线医护人员当过“专车司机”,替外卖小哥送过外卖,还帮残障人士上门修过电闸……他就像是大家的“跑腿小哥”,使命必达。
“也有人说我是帮大家实现‘愿望清单’的‘英雄’。”楼威辰说,比如在武汉几乎没有店铺营业的时候,他找遍大街小巷买到一束鲜花,在情人节当天,替一位男生送给在武汉的女友。他也曾穿过整个武汉城去接一位蛋糕房的老板,只为请他做一个生日蛋糕,送给奋战在一线的护士。
“在我眼里,花不只是花,蛋糕也不仅仅是食物,它们是希望。在疫情笼罩的长夜里,我想让人们知道,这个社会还在正常运转,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楼威辰在武汉期间自称“星辰之子”。他坦言,起这个名字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让受助者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
“世上哪有什么盖世英雄,不过都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我只是比别人多咬了几次牙而已。”楼威辰说。由于做志愿者不能返回家乡复工,楼威辰丢了工作;不仅花光了身上的积蓄,还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为了省钱,他每天只吃一顿方便面;医院送药,他穿着好心人捐赠的防护服拍照留念,引来了网络一片质问——“你能干什么?你在那儿不是给人添乱吗?”“做什么志愿者,浪费医用资源!”外界的质疑、身心疲惫和债务漏洞,一次次的挑战,楼威辰都咬牙扛了下来。
“大灾之下,人是多么渺小。”在楼威辰的感召下,许多听说他的故事和他曾帮助过的人纷纷加入他的志愿者队伍。起初是七八人,后来壮大到二十多人。这支团队白天在线上搜集、处理各种求助信息,晚上则规划好第二天的救助路线,效率和精准度也因此大大提升。
“萤火志愿团”——这是楼威辰给团队起的名字,“一只萤火虫的光可能很微弱,但是一群萤火虫就能汇聚成星河照亮黑夜。尽管没有月亮那么耀眼,我们依然愿意做燃起希望的萤火,顺着这道光,你就能找到自己的黎明。”
如今,离开武汉已经一个多月,楼威辰正在家乡筹划成立公益组织,他要把这份光热继续传递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