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些惊奇又有趣的动物湿地中的环境指示灯 [复制链接]

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开头两句便把“萤火虫”这种现代人熟悉而又陌生的昆虫送到了我们的面前。只要是有湿地、溪流甚至是水田的地方,理论上应该都能看到萤火虫的身影。

丰富的种类

萤火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而得名。萤火虫是有翅亚纲鞘翅目萤科所有昆虫的统称。全世界一共有超过种萤火虫,而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有余种。常见的种类有黑萤、雷氏黄萤、姬红萤、条背萤、胸窗萤等。

昆虫学家们通过萤火虫的生活习性,把它们大致分为了3类。分别是:陆生萤火虫、半陆生萤火虫以及水生萤火虫。萤火虫的一生都和水息息相关,即使是陆生萤火虫,在它们的幼虫期也都离不开潮湿、腐殖的环境。它们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多水的杂草丛、沟壑边及芦苇地带,以软体动物如蜗牛、钉螺等动物的肉为食。

雷氏黄萤和条背萤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几种水生萤火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它们的幼虫只生活在没有污染、流速缓慢的湖泊、湿地以及小溪流中。雷氏黄萤的幼虫主要生活在水底,是典型的底栖水生昆虫;条背萤的幼虫则漂浮于水面,通过特有的方式划水游动,是浮游水生昆虫。萤火虫的幼虫在水里通过气门或者鳃呼吸,捕食遇到的一切小型螺类。而生活在水中的小龙虾、中华绒螯蟹和各种鱼类则是它们的天敌。

短短的一生

萤火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大约每年5月,发育成熟的幼虫便会上岸,寻找潮湿的泥土营巢化蛹。羽化后,水生萤火虫的成虫便从土中钻出,开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后的“灿烂”。

萤火虫的幼虫一般在1—2厘米之间,身体长而扁平,身上长满复杂的花纹。头部除了可伸缩的触角、单眼和其他附属器外,最明显的便是深褐色的针状大颚。胸部有3节,腹部9节,还有6只细长的脚。尾部有发光器,还有如吸盘般的尾足,可用来吸附于物体上。

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在空中飞舞的、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一般都是成虫,萤火虫的成虫只有短短20天左右的生命。它们体长1厘米左右,长着2对翅膀,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萤火虫前胸背板十分发达,头部可隐藏于前胸背板下,头部上面有一对触角和两个复眼,约占整个头部的2/3,视觉十分敏锐。它们中大部分种类口器退化,以吸食露水或花蜜为生;腹部最引人注目的器官就是萤火虫的发光器,雄虫2节,雌虫1节。

发光的秘诀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呢?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萤火虫是如何发光的。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组成。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伴随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在这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了,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因此萤火虫发出的是冷光。

每当夏季日落之后,栖息在湿地里的水生萤火虫成虫便开始发光。刚开始的时候萤火虫的闪光频率非常低,但闪光的时间持续得比较长,两次闪光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过了一会儿,雄性萤火虫终于按捺不住了。它从草丛里飞了起来,开始发出自己种类特有的闪光信号。不同种类的萤火虫以闪光的间隔、频率等来区分这种特有的信号。

而雌性萤火虫却显得比较腼腆和矜持,它们只是躲在草丛中发出“征婚”的闪光信号。当飞在空中的雄萤火虫发现了雌萤火虫的闪光之后,便立即飞了过来。当然,雄萤火虫也不能太过直接,它要先在雌萤火虫上空盘旋,获得允许之后才会降落下来。再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目前科学还未能破译的荧光信号交流之后,萤火虫才开始交配。

不过,萤火虫发光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求偶,其实,萤火虫的一生都会发光。当它们还是幼虫的时候,还在水里的它们便会腹部朝上发出微弱的光;而蛹期的萤火虫一旦受到惊吓,也会发出持续性的闪亮;更有意思的是,当萤火虫成虫刚羽化时,幼虫发光器和成虫发光器会同时并存于它们的体内,如果此时受到惊扰,两种发光器就会同时持续性发光,直到数小时后,成年萤火虫身体里的幼虫发光器才会消失。

目前,为数不多的一些研究资料显示,有些捕食了萤火虫幼虫的蜥蜴会因为中毒而死。因此,萤火虫发光的作用还得加上“警示天敌”这个功能呢!

最后的警告

水生萤火虫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环境指示生物。河流、湖泊以及湿地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或污染,它们就会很快死去。因此,一片湿地的萤火虫突然消失了,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一定出了问题。

有研究表明,将水生萤火虫幼虫分别放到Ⅲ类、Ⅳ类、Ⅴ类以及劣Ⅴ类水环境之中,其呼吸频率、呼吸间隔时间、呼吸持续时间等观测指标均产生较大反应。由此可见,水污染对于萤火虫来说有着直接且致命的影响。不仅如此,大量农药的使用,也导致水域环境污染严重,不仅会直接杀死成年萤火虫,其残留的农药也随着食物链进入到萤火虫的食物,比如各种螺的体内,当萤火虫的幼虫捕食被农药污染的螺之后,也意味着这是一顿最后的晚餐。

除了水污染,现在的一些湿地保护区被过度开发,很多地方夜间经常会有各种五光十色的灯光。萤火虫是依靠发光来寻找配偶的,生存环境中如果灯光过多、过强,无疑会严重干扰和阻碍萤火虫的求偶,进而导致萤火虫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目前,萤火虫尚未进入国家保护动物之列。不过,我们仍然需要保护这种提着“灯笼”的美丽小精灵以及它们栖息的河流、湖泊和湿地。让我们期待有一天,当流萤再次满天的时候,静静地去欣赏那曼妙的童话世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