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与千寻才不是成年人的电影,关于成长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 http://m.39.net/disease/a_13851656.html

逮着好看的动画就去看吧,不必问出处,亦无需关心作者是谁,简单些,愿你也开心。

不要吃太多,会变成猪的

这几天已经不止5次看到一篇文章被转发在各大平台上,文章名为《千与千寻再上映:18年后才发现,这是一部成年人的电影》。这篇文章,带领成年人再度探索了一遍《千与千寻》,很有意思的一篇文,值得阅读,但莫强求自己非要与作者观点一致。另外,说“才发现《千与千寻》是成年人的电影”?《千与千寻》才没有成年不成年之分,这部作品可以跨越年龄的限制,它适合所有的人去看一次,无论大人小孩。

无脸男的等待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童年有一堆好看的动画片陪伴长大,只是一不小心,这些作品都有同一个作者,名叫宫崎骏。这些动画,在后来都成为了“经典”。再在后来,有了“宫崎骏出品,必为精良”这一印象。宫崎骏,他是个脸有点圆,须发皆白,戴着眼镜,笑容灿烂的可爱的老头子。到我看他的新作时,基本上每部出品都是“封笔之作”,只是老爷子总是闲不住,还想再画,屡次食言。此事对我们来说,却是幸运的,能有由被宫崎骏的动画陪伴着长大,能沉浸在宫崎骏所创造的时空中,感受动画中优美的画面,体验不同的故事,实在是太棒了!他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想象、情感、创造,以及技巧性。当我们还无法感受其他,至少由技巧造就的画面,有着如丝般顺滑的美丽。

还记得么?

我最早看到的宫崎骏的作品便是《千与千寻》,是在读小学的某个周末,窝在家中看电视随手更换频道翻到的。第一次看这个动画片是从一半开始看的,只记得故事很好看,主角是个小女孩,还有一条白龙。寻思着日后还会重播,只是后来再没看到电视重播,也无从得知这部动画的名字,念念不忘,后来只能寄希望于“有缘会再见”。

巨婴

直到高中,家中配上了电脑,在好友安利下看了《龙猫》,才在追溯中得知曾经看到的动画,名叫《千与千寻》。百度和视频软件真是个好东西,真的。我是在追溯《龙猫》的作者,才发现宫崎骏,从而看遍了其下所有的作品,再后来,得知《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风之谷》都是出自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那时,只有《萤火虫之森》看不明白看了三遍才知道是倒叙的故事,几年之后再看,才感到故事十分压抑。而其他的作品,画面都漂亮,故事也有趣。

再见,有可能是“再也不见”

在《千与千寻》上映前,有一组宣传图主题叫做“我们都不曾看懂《千与千寻》”,对,也不对。当然官方给的提示我们接受。但是,能请放宽心看待这部作品么?这不是高考阅读,要给个标准答案。看《千与千寻》,首先是能补上迟到了18年的一张电影票,是能在再怀着童心沉浸在分钟的故事里!

即使没有惠城的车票,还其它方式不是么

普通人眼中,不被科普、安利,也就评价出一部作品好看和不好看,非要人评价出个所以然来,简直强人所难嘛(不服憋着)。想达到看到美景就来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般境界就是做白日梦。道理都懂,行不行还两说,能懂景色美,再加句“这夕阳真好看”,就值得表扬了。

这是一场名为童年的

每一个人,看到《千与千寻》,都会收获不同的感悟。童年时看《千与千寻》,我只觉得能这个故事很有趣,千寻闯入了一个充满奇怪生物的魔法世界,最后救出她的父母。每个人的童年各不相同。小孩子更不用去关心黑猫警长居然没有下一集,也不会奇怪海尔兄弟为什么只穿短裤——他们本就是该这样子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存在。

超有爱的宫崎骏

成长,或许是学会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成年人,却很难再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深挖动画《千与千寻》背后的含义,是成年人的喜好。如果能带小孩子看这部动画,这很棒,这只是一部讲述一个叫做千寻的10岁小女孩神隐后,进入一个奇特世界,并在白龙等人的帮助下将变成猪的父母救出异世界的故事。关于勇敢,关于成长。

故事发生的地方——油屋

赋予《千与千寻》新的定义固然可以,它本质上仍是儿童片。动画片,是我们曾经迷恋的东西,似乎成年后再去迷恋小时候喜欢的东西,有些不合适——即使我们不敢向旁人提及我们多么爱它,也请将这一点点小心思,珍藏于心里吧,迷恋之物,不必放下,务必珍藏。但对待它别像对待儿童节那样,后来变成一群大人的狂欢。

官宣图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仅供信息传播用,侵删。虽愿你,阅尽人间烟火,归来还是少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